从最新电影«天才枪手»看中国千年科举中的暗物质——憨道

从最新电影«天才枪手»看中国千年科举中的暗物质——憨道​​​​

最新电影«天才枪手»能把一场跨国出国考试作弊大案演绎得如此惊心动魄,步步惊心,实在令人发指。

绝不亚于本年度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

教育考试系统的暗物质这种题材,很少有电影敢涉及。

人类基因组中有98%是暗物质,灰色区域,暗藏玄机。

一场考试反映了在顶级教育资源稀缺体制下的人性与社会。

其实,只要人有梦想,决定世界走向的一定是文化,没什么讲的。

从最新电影«天才枪手»看中国千年科举中的暗物质——憨道


文化产业还是厉害,商业再厉害也就一两代就到头了,蹦达不了几代。科举书香门第可不一样,达千秋万代,如孔氏家族都几千年了,到今天还在拜孔圣公,比皇帝他家还绵长。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学说的一贯主张。

在古代科举不仅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谁不想呢?

想得发疯,是吧,范进范举人,说你呢,别不承认。

从最新电影«天才枪手»看中国千年科举中的暗物质——憨道

好,我们就从隋朝第一次开科取士讲起。

据记载,大家没事可参考一下«隋书本传»和«旧唐书»。

第一期的状元是杜正玄。

当年主考官呈报第一期秀才录得是小杜的时候。

没想到杨素先生大发雷霆:“周孔更生,尚不得为秀才,此时何忽妄举此人?可服下考!”就算周公,孔子从坟墓里爬出来来考试,也考不上秀才!他算什么鸟!

发火归发火,老杨毕竟当领导多年,虽名字叫杨素,但绝不是吃素的。一转念,不录取也总得有个交代吧,小样,我非弄死你。

于是,杨素抄起笔来刷刷刷写了几个题目,什么司马相如、王褒、班固、张载四位大师的五篇文章,涉及赋、颂、铭3种文体。要求杜考生在一个时辰内,效仿这5个题目写出5篇文章。

写不出来走着瞧!

没想到小杜一挥而就。杨素眼镜片都碎了,服了。

为什么每一位小学霸的出世,都把老学霸拍在沙滩上?

学霸小杜的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从此开千年科举风气之先河。
从最新电影«天才枪手»看中国千年科举中的暗物质——憨道

自隋开科取士以来,考中进士才有官做,考中状元那更爽,不仅有官坐,还骏马得骑,美女得娶。。。

我们知道,在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

记得,当年在研究所的时候,每年新博士入职开欢迎会,家里有女儿的妈妈们都偷偷从门缝里往里张望选佳婿,不知是否沿袭了旧制?

而且遇到钱塘老钱家这样的好老板,那。。。更是。

从最新电影«天才枪手»看中国千年科举中的暗物质——憨道

据史书记载,钱惟演把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简直“贡”起来。根本不让欧阳修等干杂务,还公然支持他们吃喝玩乐。

有一次,欧阳修和同僚到嵩山游玩,不曾想傍晚竟下起了雪。

大家兴奋不已,此情此景,虽流连但不能忘返,明天还要上班呢,是吧。

从最新电影«天才枪手»看中国千年科举中的暗物质——憨道

忽然,钱老总的使者到了,还带来五星级大厨和绝色歌妓,并传话说:“府里没啥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在嵩山赏雪吧。”

哎呀,福利待遇简直好得不像话,不管咋说,在万恶的旧社会里有才也很滋润,我很羡慕。

不说了,科举真是好东西啊,金榜题名了便好处多多。。。

可是进士的录取率也太低了。

据统计,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才总共录取了10万余名进士,平均每年录取进士也不过76人。

唐更少。

杜佑在《通典·选举六》中说:“开元每年录取进士百人上下。”据《文献通考》:“玄宗时每年录取进士不足二十七人。”

能考中进士的,大致相当于现在各省高考前三名。

于是,那就拼了吧。。。

纵观千年科举史,科场作弊与反作弊,相生相杀。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很多人铤而走险,所以科场大案和各种丑闻在历朝历代几乎都没有停止过。

官家与考生斗智斗勇,手法推陈出新,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科场防范措施越严密,作弊手法也就越高超。

什么夹带,贿赂,代考,倚仗权势,其它作弊(考官作弊,泄漏考题)。

不过,到唐代,以明经,进士入仕的人也只占全部官员来源的1/10。可见进身之难。

况且。

到了唐玄宗这位仁兄的时候,还流行行卷。

什么是行卷?说白了就是走动关系。

公元828年,杜牧在洛阳参加考试,这年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崔郾。

从最新电影«天才枪手»看中国千年科举中的暗物质——憨道


太学博士吴武陵专门找到崔考官说:“你这次为主考官,为天子选拔英才,我岂敢不帮忙尽力。

不久前,我看到同学们在朋友圈争读一篇奇文《阿房宫赋》,作者杜牧,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你公事繁忙,恐怕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吧。”说完就从衣袖中取出一篇《阿房宫赋》递给崔郾。

崔郾一看,果然了得,也很欣赏。

吴武陵便对他说:“请你在这次考试中录取杜牧为状元。”

崔郾说"状元等前四名的人选已经定了,老张,老王,老李,老焦都打招呼了,老吴,下次吧。"

吴武陵说:"我不管,最差也得录个第五名"。

崔郾不得已只好答应了。

这年杜牧果然中了第五名进士。

由于行卷推荐,主考官往往不看你成绩咋样,看考生的后台硬不硬录取,这就为达官贵人们玩作弊留了一个小小的后门。

初衷本来是为了举寒门。

没想到到后来,“榜出,率皆权豪子弟”,"寒门俊造,十弃六七”。

行卷的风气一直玩到五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