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著急押注大語文賽道你看不懂?這份語文學科評估邏輯供你參考

編者按:2018年開年後K12行業掀起了一陣“大語文熱”。2月立思辰宣佈,控股收購諸葛學堂,正式佈局大語文業務;3月學而思發佈大語文課程體系,完成了語文學科的落地;5月北京四中網校發佈龍之門大語文;7月新東方發佈大語文課程、學而思與喜馬拉雅推出中小學語文類知識付費產品……一時間教培巨頭們密集下注大語文賽道的動作與速度,讓人應接不暇。

巨頭們如此追捧“大語文”,或許多少與高考新政有一定關係:新高考政策下,英語的“1年2考”以及選考科目的“6選3”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些科目的在考試中的重要性,使得語文成為與數學至少是同等重要的高分值必考科目。在這場大型改革試驗中,從教研層到教學層的底層邏輯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面對一片尚未被開發的市場,很多業內人士都好奇“大語文”是否能撐起堪比數學、英語超百億級的市場規模。但我們認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理應向前一步思考:語文考試提分的邏輯是什麼?學校、校外培訓機構的語文課分別承擔怎樣的角色,他們做對了什麼又分別存在哪些不足、有待突破的瓶頸?

欲尋求相應的答案,還需從語文學科整體的評估體系入手。然而,在走訪大量項目及行業調研之後,我們卻發現行業裡迄今為止仍缺乏一套K12語文學科的評估邏輯。本文基於對行業的研究和理解,拋磚引玉提出一套K12語文學科領域的評估框架,並籍此對大語文賽道進行一定的趨勢判斷。

文 / 王驍 晟道投資投資經理

學習興趣、閱讀積澱、應試訓練,構成語文成績好壞的三個變量

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大語文課程體系主要是針對小學階段(6-12歲),所以不妨先回顧一下小學語文考什麼。

1、小學語文考什麼

通常,小學語文考試由語文基礎知識、課外現代文閱讀以及作文三部分組成,各自所佔比例大致為40%、30%和30%。其中語文基礎知識部分考核包括拼音、字詞、造句、課內課文默寫(含古詩文)、課內課文閱讀理解等內容。

需要說明的是,小學階段校內的考試區分度較為有限,其中又以低年級尤甚,例如1-3年級的孩子語文考95+分(小學階段一般每科滿分100分)並不稀奇。但是小升初擇校、分班等選拔性質的考試,在考察範圍及難度等方面均大於校內考試,且這類考試均為各地的初中自主命題,不似中高考那樣有統一的考綱進行框定,因而考題及考察範圍比較個性化、本地化。

例如某地某校的小升初擇校考試在語文基礎知識部分曾考過“畫聖、詩聖、書聖分別是誰?”“有哪些描寫四大古都的詩句?”“四大名著中劉備、唐僧、林沖、黛玉分別是怎麼樣的人?”等比較靈活且需要學生平時注重積累的問題。

一般而言考試與所選用的教材息息相關,恰逢近年國家又推出了“部編本”教材,所以有必要梳理一下當下語文教材的使用情況。

2、 “部編本”教材的推行對語文學科有何影響?

現行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其中小學階段全國共有12種版本。“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

巨頭著急押注大語文賽道你看不懂?這份語文學科評估邏輯供你參考

根據教育部規定,“部編本”教材將於2019年在全國實現全覆蓋。和現行的人教版教材相比,“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突出特徵是進一步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和國家主權意識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設計。

巨頭著急押注大語文賽道你看不懂?這份語文學科評估邏輯供你參考

那麼“部編本”教材對小學語文考試有何影響?有觀點認為小學階段對古詩文的學習要求將大幅提升,但綜合諸多一線語文教職人員的意見,我們也聽到了很多不同的聲音,認為“部編本”語文教材雖然增加了傳統文化篇目的數量,但目前並無跡象表明小學階段對古詩文的學習要求在難度與深度等方面會有顯著提升,而僅是增加了學習廣度——這就好比原先是讀4本《哈利波特》,現在則要求讀全套7本,雖然讀書量多了但仍是《哈利波特》的水平,而沒有拔高至讀《百年孤獨》的層次。對此兩派截然不同的意見,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無論未來究竟將增加語文的難度還是廣度,更關鍵的問題在於:語文考試的提分邏輯是什麼?

3、影響語文成績好壞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才能學好語文?這恐怕是一個困擾很多學生和家長的問題。對此,不同的人或許有不同的答案。比如下面幾位別人家的孩子:

A同學酷愛讀書,不上培訓班,語文成績一直很好

B同學雖然平時手不釋卷,但一到考試總是差點兒勁

C同學雖然平時沒有多讀課外書的習慣,但是在某某培訓班學習,語文成績還不錯

D同學平時不愛讀課外書,雖然也在某某培訓班學習,但是語文成績一直不太理想

……

不難發現,語文成績的好壞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基於對行業的研究與分析,我們提煉出一套統一的評估框架:語文成績的好壞主要受學習興趣、閱讀積澱和應試訓練三方面影響,這三個因素對語文考試成績的提高都起到正面作用,其內在關係可由一個和語文成績正相關的函數近似描繪:

巨頭著急押注大語文賽道你看不懂?這份語文學科評估邏輯供你參考

其中,X表徵應試訓練(0

閱讀積澱(Z)的提升主要取決於學生閱讀量的增長。

在這三個因素中,就提升語文考試成績而言,加強應試訓(X)練似乎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途徑。但凡考試,尤其是選拔性考試,欲取得高分往往都需要考生經受充分的應試訓練,就語文考試而言則需要做到基礎知識紮實、把握命題規律、熟悉答題思路、活用解題技巧、把控作答節奏等諸多方面,正如競技運動員除了進行日常訓練也需要參加大量的實戰對練。

但是由於應試訓練(X)在提高語文考試成績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天花板(0

深層次影響語文考試成績的驅動因素,還是在於學習興趣(Y)和閱讀積澱(Z)。

學習興趣(Y)與閱讀積澱(Z)對語文考試成績的提高起根本作用,但是見效緩慢,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閱讀積澱(Z)由量變到質變之前,反應在考試成績上往往並不一定有明顯的提升,不會因為多讀了三五本書就能看到立竿見影進步,這與指數函數緩慢爬坡的一段是一致的。不過,一旦學生的閱讀積澱(Z)達到一定的水平之後,往往能夠在語文考試成績上快速取得進步,正如指數函數在指數項突破0後的飛速攀升部分。

其中學習興趣(Y)一定程度上是學生進行廣泛閱讀(Z)的前提,學生若對語文毫無興趣,那麼校內的課本內容恐怕都未能熟讀,遑論積極主動地多閱讀課外讀物。理論上,只要有足夠充實的閱讀積澱(Z),那麼學生的語文成績自然應該是不會差的。

但實際情況是,由於學生必須在眾多考試學科(數學、英語等)、素質教育學科(音樂、美術、體育等)、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志願活動中合理地分配時間,所以從現實角度考慮,對大部分學生而言,要達到所謂足夠充實的閱讀積澱(Z)可能並不容易。

綜上所述,如果語文考試成績不好,根據具體情況要麼加強應試訓練(X)、要麼激發學習興趣(Y),要麼充實閱讀積澱(Z)。這些需求也給了教培機構市場空間,各種校外輔導培訓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那麼現行的校內與校外語文課教學,各自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4、學校和校外傳統培訓機構的語文課分別都做對了什麼

1)校內語文課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水平(包括識字、寫字、溝通、閱讀、寫作、文學常識、品讀經典名作等),在此基礎上完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國家主權意識、發揚革命傳統教育等教學目標。

正如我們所熟悉的,校內語文課一般是從一篇篇課文入手,每一課基本都按照如下流程進行教學:簡單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朗讀課文,進入字、詞、句、段、篇、章的研習,概括、複述段落大意,根據文章內容討論、探究、回答閱讀理解問題,總結提煉文章主旨、中心思想,學習寫作技法……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校內語文教學的重點已由考試轉向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思考、探究、品讀以及討論。

巨頭著急押注大語文賽道你看不懂?這份語文學科評估邏輯供你參考

在某些素質教育推行較好的地區,語文課上甚至會看到學生上臺主講,而老師在一旁點評、補充這樣顛覆性的課堂形式。此類契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設計優點突出,但對幫助學生提高考試成績的針對性不夠明確,訓練強度可能也有所不足。對小學階段校內的語文考試而言或許還無傷大雅,但是對於小升初擇校、分班等選拔性質的考試則難免力有不逮。

2)校外傳統培訓機構語文課

校外培訓機構作為校內教學的補充,以滿足學生和家長應對選拔性考試的需求。以往絕大多數機構的語文課及培訓輔導基本都是以應試導向為主,圍繞語文考試涉及的基礎知識題、課外現代文閱讀題、作文題等方面幫助學生鞏固、訓練、強化和提升。

家長為學生報課外輔導班的動機,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多少是以提升考試成績為主要目標,區別在於目標是長期或短期。例如是希望孩子在本學期或本學年的校內考試成績、排名有所提升(短期),或是希望為孩子小升初擇校、分班考試打好基礎(長期),乃至為了以後的中考、高考提前有所準備(更長期)。

3)校內語文課與校外培訓機構語文課的各自分工

根據我們的評估公式可知,校內語文課和校外傳統培訓機構的應試語文課,對於學生提升考試成績的作用分別在於充實學生的閱讀積澱(Z)和加強應試訓練(X)。其中,閱讀積澱(Z)提升的多寡雖與校內語文課直接相關,但決定性影響因素還是在於學生自身的閱讀量,而自身的閱讀量又視學生對語文的興趣(Y)高低而定。

對校內的語文教學而言,長久以來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Y)。除了厭學、貪玩等共性原因外,還有語文學科獨有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原因?既然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Y)的維度一直有所缺失,那麼有沒有一套全新的課程體系能夠予以彌補、較為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對校外傳統培訓機構而言,純應試導向的課程體系雖能幫助學生相對較快地提高語文成績,但是提升的空間較為有限,以至於眾多機構都遇到了瓶頸。那麼,在機構想辦法突破瓶頸之前,得先回答兩個問題:

  • 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的根本原因有哪些?大語文如何激發學生興趣?
  • 各路教培機構的大語文課程長板和短板看點是什麼?

5、學生為什麼會對語文缺乏興趣?

除了厭學、貪玩等共通的一般原因以外,就語文學科而言,會有哪些因素致使學生缺乏興趣?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文章“讀不懂”。此“讀不懂”非字面上的不懂,也非答不出閱讀理解題,其關鍵在於缺乏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鳴。

學界認為優秀文學作品核心屬性在於能夠憑藉強烈的情感震撼深深地打動讀者並引發共鳴。語文課本選取的文章自是經過時間沉澱的經典佳作,“部編版”教材更是重新選用了諸多曾遭“棄用”的經典文章,所以除了科技說明文等特殊體裁的文章以外,語文課本內的絕大多數文章都是能夠為讀者帶來強烈情感震撼的優秀作品。

然而,正因為課本文章之經典,學生往往與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環境、思維認知等相去甚遠,而很多學生關於文章相關背景知識的積累可能並不充分,這種和作者的“距離”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較難在字裡行間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無法真切的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樂。

巨頭著急押注大語文賽道你看不懂?這份語文學科評估邏輯供你參考

當下信息時代尤其是生長在城市的孩子,有多少能夠真正理解陶淵明對田園隱逸生活的熱愛以及安貧樂道、閒適寧靜、超然物外的情操?城市生活不好嗎?彭澤令雖小,不勝過“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嗎?為何要歸去田園?……如果沒能讓學生真正理解並感受陶潛對歸隱田園深厚的期盼,在缺乏情感共鳴的前提下直接進入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研習並“強行”分析寫作技法、提煉文章主旨以及揣度作者思想感情等,學生是較難提起興趣的。非但提不起興趣,這種“我明明看不出這句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而我又必須解讀出個所以然”的困境反而讓學生徒增反感甚至心生厭惡。這就是部分學生對學習語文缺乏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6、大語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興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

所謂大語文,既與校內語文課不同、又異於校外傳統培訓機構的應試訓練語文課,其秉承文史哲一體的理念,從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切入幫助學生增加閱讀積澱。那麼,大語文是如何“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距離的?

現階段採用以歷史背景和作家生平為課程脈絡模式的大語文機構數量最多,以此類模式的大語文課程設計理念為例說明,如果講陶淵明文章,則必先濃墨重彩地介紹作者的生平和其所處時代的歷史背景——晉、宋易代時期,讓學生們瞭解到當時政治腐敗、門閥森嚴、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的社會環境,感受到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想要在黑暗的朝堂施展才華抱負是多麼的艱難。

巨頭著急押注大語文賽道你看不懂?這份語文學科評估邏輯供你參考

如此,學生就不難理解為何陶淵明在官場是這樣的“心為形役”,這樣的“惆悵而獨悲”。學生通過換位思考,可能也會像陶淵明一樣選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能也向往著他筆下的世外桃源……基於此,引發學生對陶淵明安貧樂道、閒適寧靜、超然物外等精神,以及對田園隱逸生活的嚮往等情感的強烈共鳴,激發他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與感悟。

需要說明的是,校內語文教學並非不介紹作者生平和歷史背景,只是略顯寬泛、僅有類似百科詞條似的簡單介紹(例如:“陶淵明生卒年365-427,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東晉末南朝宋初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而沒能較好的將作品與作者對應的人生階段及時代背景緊密結合。這或許是因為語文基礎知識及文本研習等校內語文教學的教學任務已佔據了大部分課堂時間的緣故。

7、大語文的發展歷程

由於傳統教培機構的語文課從應試訓練入手,提升考試成績見效雖快但存在明顯的天花板,當培訓機構在應試訓練方面沒有更多可提升的空間時,課程體系勢必面臨轉型與升級——從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切入幫助學生增加閱讀積澱。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高思、諸葛學堂、學而思、新東方、北京四中網校等教育機構紛紛進行課程的開發或升級轉型。

其中高思、諸葛學堂的大語文最先推出,其餘機構近期也發佈了各自的大語文課程產品。看似是集中爆發,實際上這些機構的大語文課程都經過了多年的研發與打磨,只是完成時間點恰好較為接近。此外,新高考政策以及四部門新規也起到一定推波助瀾的作用。

新高考政策下,英語的“1年2考”以及選考科目的“6選3”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些科目在考試中的重要性,使得語文成為與數學至少是同等重要的高分值必考科目。四部門新規的出臺使原先熱火朝天的數學、英語等學科競賽被紛紛叫停,使得不少以此為自身拳頭產品的培訓機構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在調整各自數學、英語等課程體系的同時,還得及時在語文學科有所突破,才能夠在全新的行業格局中站穩腳跟。

8、大語文的授課方式

大語文區別於校內語文課,秉承文史哲一體的理念,突出作家生平、歷史背景以及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淡化語文學科角度的文本研習,自然而然地引出作品的主旨與精神。

按照校內語文課文本研習的授課方式,市場上很多大語文課程所選的某些文章、尤其是古文實際上是超出小學生理解能力範圍的,譬如唐宋散文(小學階段對課外古文的閱讀並無要求),但通過大語文獨特的授課方式則能較好地規避學生在理解古文上的困難。

巨頭著急押注大語文賽道你看不懂?這份語文學科評估邏輯供你參考

大語文的授課方式與風格可類比央視《百家講壇》的系列節目《詩歌唐朝》,每一期40分鐘左右的節目讓觀眾品讀一類唐詩——譬如詠懷詩、詠史詩等。觀眾不用端坐聽講記筆記,就能夠了解到詠史詩這一題材始於晉代左思《詠史八首》,並品讀李白詠張良、魯仲連,杜甫詠諸葛亮,以及古人詠賈誼、昭君以寄託懷才不遇之慨……沒有人要求觀眾朗讀甚至背誦,也沒有人要求觀眾去學習詩中字詞的具體涵義,但觀眾讀“懂”了、也感受到了唐詩之美以及詩人筆力與情感之深……這樣的講授方式固然不能取代校內的傳統語文教學,但是其對聽眾的吸引力之大可見一斑。

9、大語文的行業現狀

大語文市場正處於早期階段並且正在快速發展,目前市場上已出現若干種不同模式的大語文課程體系。按照課程脈絡劃分,其中擁有完備課程體系的主要包括如下2類:

巨頭著急押注大語文賽道你看不懂?這份語文學科評估邏輯供你參考

其中,採用以歷史背景和作家生平為課程設計脈絡的機構數量最多,包括高思、諸葛學堂、學而思等,並且據悉高思、學而思的大語文又都與諸葛學堂的創始人竇昕存在一定的淵源。在此模式下,以古詩文部分為例,課程的展開方式一般是從各朝代的傑出文人入手,將學生“帶回”作者所處的時代並“重走”作者的一生,“品讀”作者在不同人生階段所寫下的文學作品。龍之門大語文是以能力和人文素養為課程設計脈絡的代表機構,這類模式一般會通過遊戲化教學手段激發興趣,並採用符合孩子認知特點的教學組織形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形成對經典作品的價值認同,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除了上述兩類課程體系較為完備的大語文模式外,市場上也有諸多其他模式的大語文,如“秦漢衚衕”等教培機構以國學經典作為課程脈絡,“點津作文”等教培機構則在作文課的基礎之上融入大語文的內容作為拓展……

大語文是校內語文課的有力補充,但由我們在上篇提出的評估公式可以發現:與數學、英語等學科乃至應試訓練導向的語文培訓輔導相比,大語文課程對考試提分的效果並不直接。一方面是由語文學科厚積薄發的特徵決定,另一方面大語文的定位本就與以往應試訓練類的語文課有所不同。

針對這一問題,教培機構目前主要有兩種應對思路:一是在大語文課程內加入一些考試導向的內容;二是同時開設大語文和應試語文課供學生選擇,從而滿足不同的需求。其中,在大語文課程內加入的應試內容除了常規考題的訓練之外,也會涵蓋一些應對各地升學擇校、分班考試的“靈活”考題訓練,例如“《紅樓夢》的兩條主線是?”等中外名著閱讀相關的考題,為沒讀過原著的學生“雪中送炭”,為讀過原著的學生“錦上添花”。

10、教研與師資,大語文賽道的投資邊界

綜上所述,尚處在早期快速發展階段的大語文賽道,根據上篇提出的語文評估框架,我們認為未來的競爭將集中於教研端和師資端。教研端的核心,是各機構大語文產品激發學習興趣與充實閱讀積澱的效果等綜合產品服務體系的打磨;師資端的核心在於優秀教師的儲備、教師成本以及新人教師的培訓等。

在教研端,現階段市場上已出現若干種不同模式的大語文課程體系,未來甚或有更多模式入局,究其教研水平的高下做出判斷或許現在還為時尚早。不過,鑑於市場上已有的體系化程度較高的大語文課程都經過了多年的研發與打磨才得以問世,因而在教研端相對成熟的機構具備先發優勢。

由於語文學科厚積薄發的特點,培訓機構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明顯高於數學等理科學科。對培訓機構而言,語文老師的要求往往至少是師範專業畢業,最好是漢語言及相關專業,並且常要求擁有若干年的全職教學經驗為佳,而不是一個非相關專業“985”名校畢業生經過簡單培訓後就可以勝任的。因此,語文教師的師資儲備及師訓成本等將是大語文培訓機構的另一個重要競爭領域。

“得語文者得天下”的願景雖美妙,但正如學生學習語文難以一蹴而就,模式各異的大語文課程在教學效果及家長接受程度等方面,仍需靜候市場的驗證與篩選。

(如對“大語文”、K12教育感興趣的小夥伴,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與晟道投資進行討論。)

歡迎入群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