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程萬帶虎賁師浴血常德,戰後爲何坐牢?其戰功遠超張靈甫

提到74師,很多人第一聯想是張靈甫——孟良崮戰役被全殲的國民黨整編74師,師長就是張靈甫,這應該是很多人認識中的74師,張靈甫似乎也成了74師的代名詞。在很多經不住嚴謹考證的傳說中,張靈甫更是成了一名戰功顯赫的抗日名將,甚至有人把他排進國軍抗日十大名將中。事實上,姑且不說與國軍杜聿明、孫立人這些公認的名將難以相提並論,張靈堂甫即使與他的74師老上級王耀武,以及同僚李天霞相比,戰功也是稍遜一籌的。

要說74師(軍)最響亮的招牌,當屬曾任74軍57師師長的餘程萬將軍。1943年的常德戰役中,這位黃埔一期的優秀學生率8000虎賁死守常德,以全軍覆沒的代價取得常德保衛戰勝利。

餘程萬帶虎賁師浴血常德,戰後為何坐牢?其戰功遠超張靈甫

圖:57師師長餘程萬

“虎賁”,源自《書經》中關於武王伐紂的描述:“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虎賁”一詞,常用於形容戰鬥力強悍的部隊。1943年左右,當時74軍代號為“輝煌”,下轄的51,57,58師代號分別為“前茅”,“虎賁”,“激昂”。其中57師代號最為響亮,卻是3個師中裝備最差、出身最低微、在74軍中最不看重的一個師。但就是這麼一支“雜牌軍”,卻在湘北戰場承擔了關鍵的使命,也迎來了一次巨大的挑戰。

餘程萬帶虎賁師浴血常德,戰後為何坐牢?其戰功遠超張靈甫

圖:1943年的抗戰形勢圖

1943年10月末,日軍為了打通進攻重慶的道路,同時取得對洞庭湖的控制,在橫山勇的指揮下向常德發動了進攻。11月2日,常德會戰正式打響。11月18日,日軍第3,第68,第166師團分三路大軍,共計4萬餘人突破國軍層層防線,會師常德城下。慘烈的常德保衛戰正式打響。

此時常德城內,只有74軍57師一支孤軍,且57師不但武器人員短缺,彈藥補給也嚴重不足。師長餘程萬雖然抱定決死一戰的決心,但深怕常德失守導致重慶門戶大開,破壞全國的抗日形勢,因此一面組織兵力死守,一面不斷請求支援。

餘程萬帶虎賁師浴血常德,戰後為何坐牢?其戰功遠超張靈甫

圖:常德會戰要圖

日軍原以為在自己的兵力火力優勢之下,拿下不足萬人駐守的常德易如反掌。結果守軍抵抗意志大大出乎日軍預料,損失慘重仍然無法佔領常德,氣急敗壞的日軍甚至動用了毒氣,卻依然無法動搖守軍意志。

此時餘程萬的日子也不好過,士兵一個個戰死,可援軍卻依舊遙遙無期。他發出求援的電報稱,“友軍觀望不前,彈盡,援絕,人少,城已破……各團長各擇一屋作最後抵抗”,戰況之險惡艱難,躍然紙上。

餘程萬帶虎賁師浴血常德,戰後為何坐牢?其戰功遠超張靈甫

1943年12月2日,日軍已攻入城內,為保存57師最後一點骨血,餘程萬率83名將士突出日軍包圍逃生。為掩護餘師長出城,169團少將團長柴意新與屬下官兵繼續與日軍血戰至全員陣亡(1944年追贈為中將),是常德保衛戰犧牲的唯一一名將軍。暫時的撤離並不意味著逃走,12月8日,餘程萬親率敢死隊與友軍攻回城內,常德在淪陷不到一週後失而復得。1944年1月5日,常德會戰以中國軍隊大獲全勝而結束。而8000虎賁血戰常德的事蹟,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

在常德保衛戰中,日軍損失極為慘重。據日軍資料記載,日軍進攻常德的主力116師團中,120聯隊“多數隊員戰死傷”,其中第三大隊400餘人大部戰死,僅餘41人。133聯隊的記載也是“在佔領常德後,聯隊戰力衰弱到極限”。第3師團記載,其下屬第6聯隊第一批攻城的三個中隊盡歿。第68師團也記載,“一箇中隊常僅15人左右倖存”。與此同時57師的傷亡更為慘烈,參戰8000餘名官兵中,陣亡5703人(戰後收斂屍體數目),其餘自餘程萬以下幾乎人人負傷。

餘程萬帶虎賁師浴血常德,戰後為何坐牢?其戰功遠超張靈甫

就在大家都以為57師以及餘程萬會得到嘉獎時,卻傳來要槍斃餘程萬的消息。原來老蔣為了在英美蘇三國面前撐門面,將常德保衛戰與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相提並論,信誓旦旦表示如果常德陷落,守城將領一定會以死報國。甚至連哀悼餘程萬戰死的電文都擬好了,好在戰訊發言人堅持要等確定餘程萬具體下落後再發表。結果前線傳來餘程萬在常德失守前逃出城的消息,同時日軍還放出一些城內殘餘守軍舉白旗的照片。蔣某人頓時覺得自己的老臉沒地方擱了,老子吹牛都吹完了,你這不是打我臉嗎?

蔣遂下令把餘程萬召到重慶,指責其在作戰時不斷打電報求援,是膽小畏戰驚慌失措的表現,在突圍後剩餘的部下舉了白旗(此處有爭議,有人認為是日軍強迫被俘傷兵舉白旗擺拍),且未安置城內傷兵,導致一些傷兵遭到日軍毒手,堅決要槍斃餘程萬。聞聽此訊,身在重慶的常德人張炯與74軍軍長王耀武,拿著常德民眾的求情信苦口婆心地勸說,這才保下餘程萬的性命。軍法總監何成浚也對餘程萬極為同情,將餘程萬案卷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壓下來,直到1944年豫湘桂會戰之後才判決有期徒刑兩年。

餘程萬帶虎賁師浴血常德,戰後為何坐牢?其戰功遠超張靈甫

對於蔣某人來說,餘程萬沒有殺身成仁是丟了他的面子,可是對常德人來說,餘程萬與他的8000虎賁是常德永遠的英雄。時至今日,常德城內仍建有57師陣亡官兵的紀念碑。而原本文風細膩的著名作家張恨水則一改風格,以57師的事蹟寫了一本慷慨悲壯的小說《虎賁萬歲》,向國人講述虎賁們的英雄事蹟。2010年,電影《喋血孤城》將這一事蹟搬上大屏幕,用電影向世人講述英雄的壯舉。

餘程萬帶虎賁師浴血常德,戰後為何坐牢?其戰功遠超張靈甫

圖:張恨水所著小說《虎賁萬歲》

餘程萬帶虎賁師浴血常德,戰後為何坐牢?其戰功遠超張靈甫

餘程萬帶虎賁師浴血常德,戰後為何坐牢?其戰功遠超張靈甫

圖:電影《喋血孤城》截圖

然而餘程萬師長卻沒能安享晚年,他在出獄後被安排了一個虛職寂寥度日,解放戰爭期間,他對老東家心懷失望,選擇到港定居。1955年8月27日,過著田園生活的餘將軍被一夥劫匪殺害於他新界家中,時年53歲。

雖說餘程萬因為入獄缺席了抗戰最後一年半的大部分戰鬥,但是僅憑常德保衛戰一戰,他稱得上是抗戰英雄。相比之下,槍殺妻子,冒領戰功,殘殺百姓的張靈甫簡直不值一提。英雄也許沒有英俊的面龐與偉岸的身姿,但他們為國為民流血犧牲的精神,無愧於這一稱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