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說起西漢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賈誼,大家往往會想起唐代詩人李商隱寫的一首詠史詩《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凋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該詩借古諷今,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那麼,被蘇軾譽為“王者之佐”的賈誼,為什麼會英年早逝、抑鬱而終呢?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賈誼

賈誼,世稱賈生,洛陽人。賈誼少有才名,18歲時,他寫的詩賦文章就聞名全郡。當時的河南郡守非常喜愛賈誼的文才,就把他召到門下。後來郡守升任廷尉,向漢文帝舉薦了賈誼。剛剛20出頭賈誼面對皇上的詢問,慷慨陳詞,對答如流,其非凡的學識才華,深得文帝讚賞,故被委以博士之職,他也是所聘博士當中最年輕的一個。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賈誼

賈誼儘管年輕,在朝廷中卻表現非凡。每當君臣商議國家大事,賈誼往往才思敏捷,見解精闢,列舉得當,說理透徹,受到同僚的一致讚許。所以,在一年之內,文帝就將他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妒忌和不滿。但心底無私的賈誼卻沒想那麼多,他只想著一展才學、建功立業,上不負皇帝隆恩,下對得起黎民百姓。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漢文帝

文帝元年,賈誼提議進行禮制改革,主張“改正朔、易服色、製法度、興禮樂”,以加強政治統治。由於當時文帝剛剛即位,認為條件尚不成熟,故沒被採納。不過,文帝對賈誼依然十分信任重用。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文帝親侍母病

隨後,賈誼上《論積貯疏》,提出重農抑商、發展農業生產;在政治上,賈誼提出遣送列侯回到封地,以防諸侯叛亂等,漢文帝均一一採納。不久,文帝和群臣商量,欲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於是朝中老臣愈發不滿, 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重臣都嫉妒賈誼,就跑到皇上跟前說賈誼的壞話。說他好出風頭,居心叵測,想把事情搞亂後趁亂攬權。文帝禁不住這些開國功臣的反覆勸諫,儘管很欣賞賈誼的才華,但卻漸漸疏遠了他。所以,賈誼被貶出京,任長沙王的老師。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賈誼

在事業上一向這順風順水的賈誼無端遭受如此重創,思想上深受打擊,他悲觀、失望、憤懣、傷心,甚至想自殺一了百了。途經湘江時,他想到了有志難伸的屈原,心中感慨萬千,就作了著名的《吊屈原賦》,以抒發自己的憤悶。他把誹謗他的人比作貓頭鷹、螻蟻,把自己比為鳳凰、巨鯨,在宣洩怨憤的同時,也為皇帝的不信任、不理解感到無限悲傷。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賈誼在長沙一呆就是三四年,他消極沮喪、脆弱敏感,常常鬱鬱寡歡。有一天,一隻貓頭鷹飛到賈誼房裡。當時的人稱貓頭鷹為“鵬鳥”,寓意為不幸。賈誼敏感、脆弱的神經再次被觸動,他萬分感傷,認為自己將生命不保,於是提筆作了《鵬鳥賦》, 借與鵬鳥的問答抒發自己的憂憤不平,全文流露出無限傷感。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鵬鳥圖

後來,文帝想念賈誼,又召他入京。但因當時統治已經穩固,文帝不再對他的政治才華感興趣。文帝和賈誼一直談到深夜,儘管文帝聽得入神不覺移坐到席的前端,但終究是“不問蒼生問鬼神”,文帝所關心的只是求神問卜而已。文帝沒有對賈誼委以重任,只是讓他擔任自己最喜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老師。這對賈誼來說,無疑是大才小用,因此他並不開心。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吊屈原賦》

但任太傅期間,賈誼仍體察政事,居安思危。針對匈奴侵邊、制度疏闊、諸侯王悟凝等時弊,他上了《治安策》。賈誼認為:諸侯勢力過大,會對朝廷不利,建議稍加削減。可惜不被文帝採納。結果後來爆發了七國叛亂,證實了賈誼的推測。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賈誼32歲那年,有一天,他隨梁懷王入朝時,梁懷王不慎從馬上摔下來死了,而且連後代也沒留下。這原本和賈誼沒有直接關係,但敏感的他卻認為發生這樣的不幸,是作為老師的自己未盡責造成的。原本就很脆弱悲觀的賈誼自責、痛楚,為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他心情十分憂鬱,幾乎天天哭泣,一年後終因傷心過度而死,死時年僅33歲。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過秦論

賈誼志向遠大、學識非凡,特別是政治才幹突出,有治國興邦之能。劉歆曰:“漢朝之儒,唯賈生而已。”李東陽言:“文帝時,可當大臣者,惟賈太傅一人。”但是對於賈誼的死,還是蘇軾的評價更為準確,“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賈誼之死,除懷才不遇外,更多的還是因為其氣量狹小、內心纖弱、性情抑鬱、敏感脆弱等負面情緒和不良心理使然。

賈誼因何抑鬱而終?

賈誼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