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歲英年早逝的他,用思想影響了大漢王朝三代名君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道出了所有胸懷大志,卻懷才不遇慘遭貶謫書生的無盡心酸。賈誼:王佐之才,因為得罪當朝權貴,被貶長沙,三十三歲憂鬱而終,卻用他的思想指導了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代名主。

三十三歲英年早逝的他,用思想影響了大漢王朝三代名君

漢高後五年(前183年),年少有名的賈誼被河南郡守吳公招致門下,在他的輔佐下,吳公治理河南郡,功績卓著,社會安定,時評天下第一,此時的賈誼不過十七歲。漢文帝登基後,聽說河南郡治理有方,便提拔了河南郡守吳公,高升的吳公向漢文帝舉薦了賈誼,文帝召見後,見其對社會問題見解精闢,對答如流,就封他為博士,不久後又升遷他為太中大夫,年僅二十一的賈誼成了史上最年輕的博士。

剛剛出任太中大夫的賈誼,經過對漢朝社會的仔細考察後,提出《論定製度興禮樂書》,主張“改正朔、易服色、製法度、興禮樂”,以進一步代替秦制。漢文帝認為時機不成熟沒有采用,七十年後的漢武帝,改正朔以正月為歲首,改自秦朝繼承的尚黑色為尚黃。

三十三歲英年早逝的他,用思想影響了大漢王朝三代名君

文帝二年(前178年),賈誼上《論積貯疏》提出重農抑商的政策,主張發展農業,加強糧食儲備,預防饑荒,被漢文帝採用,這一主張一直延續了中國整個封建王朝。政治上他還提出讓各分封的諸侯王,離開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地。他卓越的見識和非凡的才華,使得文帝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人都嫉妒賈誼,進言誹謗賈誼說“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漢文帝也就逐漸疏遠賈誼,不再採納他的意見。後來文帝將他外放長沙,擔任長沙王太傅。

謫居長沙的賈誼,依然心懷天下,經常上書朝廷,他認為現在西漢社會最大的危害是擁有強大武力的各諸侯王,列舉事實說明分封諸侯的危害,提出諸侯王之所以叛亂不在於親和疏,在於社會的形式和諸侯王的實力(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提出了定禮制,用禮法來約束他們,嚴格區分諸侯王和帝王的等級。在原來的諸侯王的封地上在分封更多的諸侯王,從而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實力,這一主張日後被漢景帝所採納,頒佈推恩令後,全面實施。

三十三歲英年早逝的他,用思想影響了大漢王朝三代名君

經濟上,他主張改變混亂鑄錢制度,禁止私人鑄錢,由中央壟斷原料,統一鑄錢,禁止銅流佈於民間,不準百姓私自採鍊銅礦。這一主張被後來的漢武帝所實施。一直延續要清朝時期。對待匈奴問題上,賈誼認為光靠和親不能解決問題,主張用儒家文化來歸化匈奴民眾,孤立單于,進而降服。他這一和平手段,為漢朝取得30年的發展時間,為漢武帝最終戰勝匈奴奠定了基礎。

軍事上,他很有遠見的在梁懷王死後無子,封地即將被取消之際,上書漢文帝提出,將文帝皇子選為梁懷王的繼承人,並擴大梁國封地,一旦發生諸侯叛亂,成為抵擋進攻的屏障,文帝採納了這一意見,遷淮陽王劉武為梁王,在後來的吳楚七國之亂中,梁王劉武以梁國一己之地,頂住了七國的進攻,拱衛國都長安,為太尉周亞夫擊破吳楚聯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不得不佩服賈誼的遠見之明。

三十三歲英年早逝的他,用思想影響了大漢王朝三代名君

公元前179年文帝將貶黜長沙三年之久的賈誼召入宮廷,在未央宮祭神的宣室向他詢問鬼神的原本,賈誼詳細的講述了其中的道理,兩個人一直討論到深夜,漢文帝再次被賈誼的學識所折服,回到的長安的賈誼依然沒有得到文帝的重用,只是將他改命為梁懷王的太傅,賈誼感到心灰意冷,公元前169年,梁懷王進京墜馬而死,賈誼認為自己身為太傅,難辭其咎。一年以後憂鬱而終,年僅三十三歲。唐朝的李商隱讀史看到這裡氣憤的寫到: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