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氫燃料電池技術有突破性進展!

近日,澳大利亞邦科工研究組織(CSIRO)宣佈,開發出了一套基於金屬薄膜的“氫-氨”轉換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氫燃料電池的現有問題,提升產品實用性。

而且這個技術已經得到了實際應用,據悉基於該技術的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已經用於豐田Mirai和現代Nexo,併成功進行了道路測試,這個技術未來可能會推廣使用,但時間週期或許很長,畢竟任何新技術從開發到測試再到商業化是很長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完成。

重磅!氫燃料電池技術有突破性進展!

該技術是將氫燃料轉換為NH3,增加產品的儲存能力和穩定性,在使用的時候,藉助“膜反應器”技術將氫提取出來,解決了單純的氫燃料需要低溫或者高壓存儲的問題以及安全性問題。

新系統藉助金屬薄膜來分離氫和氧。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氫氣會讓普通天然氣不鏽鋼管道脆化(且需要高壓),所以氫能行業需要一套全新的管道基礎設施。此外,氫是一種低能量密度的介質,因此也需要非常特殊的存儲系統來厲行節約。

這通常意味著需要在350~700bar(5000~10000 psi)的高壓下存儲氫氣,液態氫的溫度為零下 252.8℃(-423℉),此時它會‘吸收’金屬為氫化物等雜質,引起材料脆化。

將氫-氮結合為氨(NH3),上述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而 CSIRO 的這套系統,則能夠以化學的形式,將氫能以氨氣的形式進行存儲,以便於其經歷更長途的運輸,並在到達目的地時輕鬆轉換為可驅動燃料電池汽車的高純度氫氣。

氨氣可以在室溫下存儲,並且已經廣泛運輸多年。既然澳大利亞有意成為氫能源的主力出口國,藉助催化劑的方式將氫能輕鬆轉換出來,無疑是一個絕妙的解決方案。

最後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恢復出純度足夠高的氫氣了。

CSIRO 的方案是藉助“膜反應器”技術,將之納入一個模塊化的裝置,並且能夠在交付時(比如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進行安裝和使用。

豐田和現代都對該技術給予了厚望,並且向技術團隊投資。

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區留言。

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麻煩關注一下,您的關注,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