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端午節最初不是紀念屈原而設立,而是爲了紀念神龍下凡

懷金悼玉案: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但是對於端午祭我的來源,學術界多有疑問,很多人簡單的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取悅跳汨羅江,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屈原最多算是搭上了端午節主要活動的順風船。

清華大學聞教授認為,端午節的起源應該源自吳越人最初為了紀念神龍下凡而產生的活動,因為端午節的龍舟活動是最好的證明。

清華教授:端午節最初不是紀念屈原而設立,而是為了紀念神龍下凡

端午節民俗出現的時間比屈原早得多,聞教授認為五月初五應該是“龍的節日”,即神龍下凡主要起源於南方吳越民族部落舉行圖騰祭的日子,賽龍舟則是祭儀中半宗教半社會性的娛樂節目。

一方面是因為吃粽子和競渡是端午節最重要的兩個活動,並且他們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競渡用的也正是龍舟

清華教授:端午節最初不是紀念屈原而設立,而是為了紀念神龍下凡

另一方面還因為競渡和古代吳越地區有密切的關係,而且根據西漢劉向《說苑·奉使》中的記載,吳越之地有“斷髮文身”、“以像龍子”的習俗,表明吳越先民很早就把龍作為圖騰;再者還因為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間”的民風俗,這也與“像龍子”的文身習俗遺蹟相符。

龍舟是文身從身體擴張到身體以外的用具,而龍舟競渡應該是史前圖騰社會的遺俗。

清華教授:端午節最初不是紀念屈原而設立,而是為了紀念神龍下凡

端午節可能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民族的風俗,東漢以來,隨著吳越地域逐漸被開闢,在吳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互相交融中,端午作為節日才漸漸傳播到了長江上游以及北方各地。


頭條號的讀者們,你們如何看待清華聞教授的這一觀點?歡迎評論,轉發,關注,讓更多國人瞭解國內外學術動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