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微信支付已成銀行家的噩夢

支付寶、微信支付已成銀行家的噩夢

近日,美國最大的一家消費銀行負責人在上海街頭漫步,欣賞建築風景,他發現周圍有一群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們沉迷於自己的手機,幾乎沒有給銀行家讓路。這些年輕人在發信息、購物和相互轉賬,完全不使用現金。相反,他們都在用支付寶和微信。

對這個美國人來說,這簡直是可怕的噩夢:銀行不能從中分一杯羹。

消費支付的未來可能不是成形於紐約或倫敦,而是脫胎於中國。在中國,現金主要是通過兩個囊括社交媒體、商業和銀行業務的數字生態系統進行流動,所有這些業務都由全世界最具價值的兩家公司運營。這與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有很多公司依靠收取處理支付業務的費用獲利。去過中國旅行的西方銀行家和信用卡高管回國的時候都懷有同樣的憂慮:沒有他們插手的話,支付可能既便宜又便捷。

支付寶、微信支付已成銀行家的噩夢

中國與美國的支付系統對比

“由誰主導這些服務”

2004年,阿里巴巴集團成立了支付寶,以便讓數百萬缺少信用卡和借記卡的潛在客戶在該公司規模龐大的電商平臺上購物。同樣,騰訊控股也在2005年推出了支付功能,以延長用戶在微信系統中停留的時間。

支付寶和微信的人氣隨之飆升,分別擁有5.2億和10億的月活躍用戶。根據支付諮詢公司艾特集團(Aite Group)的數據顯示,2016年消費者使用支付寶和微信完成的交易額超過2.9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消費品銷售總額的一半左右。

相比之下,美國消費者依然依賴銀行進行大部分非現金支付,無論是使用支票、借記卡、信用卡還是越來越多與其銀行賬戶綁定的其他支付系統。與此相關的是PayPal公司、蘋果公司和Alphabet旗下谷歌經營的名目繁多的電子錢包和支付系統。從商家的角度來看,美國有太多的支付系統從中抽取了大量的費用。

支付寶、微信支付已成銀行家的噩夢

用信用卡購買100美元商品的流程

目前,美國還沒有一家公司擁有支付寶和微信在中國的影響力。相反,每家企業都設法複製他們的成功模式。

“這將是曠日持久的競爭,比如由誰主導所有這些服務,但現在還不清楚,”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在2018年2月向該公司投資者表示,“每個人都想佔據那個位置,那就是你要努力的方向。”

瓜分900億

對於美國金融業來說,一個噩夢般的場景是,一家科技公司——無論它是來自中國,還是諸如亞馬遜或Facebook這類本土巨頭——能在美國複製支付寶和微信的成功。其利害關係再怎麼描述也不過分,因為它有可能蠶食各大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年收入。在下文中,筆者將以中國應用的爆炸式增長作為一個粗略指南,從理論上呈現這一幕的具體情形。

行業時事通訊“尼爾森報告”(Nilson Report)指出,最明顯的機會是吸走美國商家為接受信用卡和移動支付而支付的一些費用——每年約為900億美元。這筆錢被分配給諸如維薩和萬事達這類信用卡網絡,以及支付處理機構和銀行,後者佔據了最大一塊份額。

在中國,分析師預計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將獲得這類費用的40%左右。如果這些支付應用搶佔美國市場份額的速度和搶佔中國市場的速度大致相同,那它們將從這項被許多銀行視為最賺錢的業務中蠶食掉430億美元的收入。

支付寶、微信支付已成銀行家的噩夢

如果美國以類似於中國的速度擁抱第三方支付應用,金融公司將損失數十億美元

但這只是美國銀行徵收費用的一種方式。它們還通過分發現金產生收入。如果支付應用像中國的許多情形中那樣,呈現出取代紙幣的勢頭,另一種形式的收入可能會受到重創。

支付寶、微信支付已成銀行家的噩夢

支票帳戶給銀行創造了約30億美元的收據費,如果消費者擁抱支付應用,這筆收入將顯著縮水

美國支付的未來

過不了多久,美國銀行業高管不必千里迢迢地趕赴中國,也能夠近距離觀察中國的支付系統。在過去一年的相當長時間,由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擁有的支付寶一直忙於跟支付處理機構簽訂協議,以便將這項技術引入美國。在紐約,許多出租車已經將其作為提供給客戶的支付選擇之一。

到目前為止,支付寶聲稱,此次擴張主要是為了給中國遊客提供方便,並且集中在一些中國遊客喜歡前往的熱門旅遊城市。但在美國支付行業中,幾乎沒有人相信,支付寶的擴張步伐將會就此停止。

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開始將更多的儲蓄放在支付應用中。2013年,支付寶開始提供貨幣市場賬戶。到2017年,它已經將該業務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約2430億美元。對於銀行來說,這又是一大挑戰。它們傳統上持有客戶存款,使用這筆錢來發放貸款,並由此創造鉅額利潤。如果美國消費者開始將手頭額外現金放在支付應用裡,銀行將不得不尋找另一種——可能更昂貴的——資金來源。

支付寶、微信支付已成銀行家的噩夢

支付應用即使只吸收小部分存款,那也是一大筆錢

當然,在美國本土,美國銀行仍然擁有巨大優勢。它們與客戶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其中許多人仍然喜歡在當地的分支機構“探望他們的錢”。 消費者喜歡信用卡獎勵計劃和其他津貼(近些年來,這些津貼變得越來越豐厚),以及對不順心的購買活動拒絕付款的能力。再說,美國的銀行存款還有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充當堅強後盾。

儘管如此,如果科技公司成功地奪取市場份額,銀行和支付網絡將面臨鉅額損失。有跡象顯示,有可能在美國一展身手的支付應用,並不限於支付寶和微信。據說,亞馬遜有意提供自己的支付產品來模擬支票帳戶,同時還致力於降低那些使用其在線支付服務的零售商的運營成本。

“中國發生的事情,並不是建立在一個平等的競技場之上。”維薩公司首席執行官艾爾·凱利(Al Kelly)在3月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我由衷地希望,世界其他地方至少要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