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玄學創始人是怎麼推銷保健品的?

《世說新語·言語》

【原文】

何平叔雲:“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魏晉玄學創始人是怎麼推銷保健品的?

是的,不為治病,就為了爽

【戲文】

藥,藥,切開腦。——華佗(卒)


何平叔,學名何晏,漢末大將軍何進之孫(也有一說是何苗之孫),原本前程似錦妥妥的開掛人生,結果被爺爺(奶奶)們玩成了滿門皆滅。

幸好何晏沒滅,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始終堅信著——是孫子總會發光的

果不其然,因為曹操在人群中多看了他娘一眼,小何同學得以重歸坦途。“曹魏愛人妻”的神話再一次譜寫了歷史新篇章。

何晏心想,命裡有時終須有,只是過程很三俗。

魏晉玄學創始人是怎麼推銷保健品的?

謝丞相

這麼一個命運多舛的孩子,生長在那樣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長大後心理有點問題想必您也是能夠理解的。事實上何晏並沒那麼不堪,他吃著曹家的飯,睡著曹家的女人,依附於曹家的權貴,本質上就是一套空中轉體三週半,落點早在起跳的一瞬間就決定好了,不是他能改變的。

難能可貴的是,小何雖然人品差了些,學問還是好的,著有《論語集解》十卷、《道德論》二卷,萬幸,都已經失傳了。但不可否認,他是魏晉玄學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某興奮劑的品牌代言人。

據說何晏在推廣這款產品時曾爆金句,也就是【原文】裡那句:“服用五石散,不但可以治病,同時也使人神清氣爽。”聽這口風,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藥神呢。

魏晉玄學創始人是怎麼推銷保健品的?

歡迎來到新世界

忽悠三重山

必須承認,何晏自撰的廣告語在當時還是成功的,範圍波及宮廷貴族及文化時尚圈,不然也不會被載入《世說新語》。但是以現代人的審美眼光來看實在平淡無奇,至少比電視裡那些賣假藥的老騙子差遠了,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優勢的話,那大概就是“真誠”吧,人家何晏自己代言的產品自己是真吃啊。

拋開歷史背景不談,單說何晏的這句話,還挺有點借鑑意義,上來先說價值——能治病,然而拔高到文化層面——你們這幫搞文藝的不是天天喊著沒激情沒靈感嗎?來,吃我這個藥,成就藝術人生。

別看何晏肯定沒上過營銷課,此舉卻暗合了信息傳播的某條黃金法則,今天借這個機會聊幾句,如有不妥,希望你多做自我檢討。

魏晉玄學創始人是怎麼推銷保健品的?

神符護體

忽悠的第一重境界:見山是山

這個很好理解,直達利益訴求。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他需要什麼,你就賣給他什麼,我們通常見到的廣告都屬此類,好處在於一旦選對了渠道,轉化率會比較高,壞處在於,容易激發逆反心理。

人們通常不太願意暴露自己迫切且真實的需求,因為那樣會顯得很low。

比如世界盃期間某敲著鑼打著鼓扯著脖子要直接跟誰談談的廣告,訴求雖然找對了,奈何吃相太難看,捱罵也是在所難免的。

忽悠的第二重境界:見山不是山

這個也好說,很多時候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大眾是不願意為直接利益訴求買單的,他們不缺錢也不缺解決問題的手段,缺的只是一個好的理由。

比如有些企業在銷售時會說每賣出一個產品就向希望工程捐款1分錢——用的就是這個套路——在利益訴求無法打動消費者的時侯就附加上一點道德元素。實際上很少有人去深究自己那1分錢到底捐沒捐出去,但在下單的時侯總還是會多少有點兒日行一善的錯覺。

魏晉玄學創始人是怎麼推銷保健品的?

我最討厭鴿子了

對付一般人,具備以上兩條要素基本就夠用了,但要想忽悠出國際水平,那還需要往第三重境界上努力:我即是山。

這一手玩得最溜兒的,要屬咱們孔聖人。

話說魯定公十年,齊景公聯合當地土匪打算搞一次恐怖襲擊,目標是綁架魯定公,結果這事被孔聖人發現,於是他就對恐怖組織首腦說出了三個反對的理由:其一,你這麼做不符合禮節,連老百姓都會看不起你(直接利益受損);其二,這麼幹說白了就是缺德,你從此會成為背信棄義的代名詞(道德壓力沉重);其三,老天爺絕不允許這樣的行為,你如果非要做,註定會招致不祥。

試問,齊景公害怕人民造反嗎?開玩笑,別說是春秋時期,再往後數一千年都很少有平頭百姓造反成功的。

再問,齊景公會擔心自己的社會形象嗎?我看也未必,歷史由勝利者譜寫的道理他不會不清楚。

三問,齊景公害怕遭天譴嗎?廢話。

於是他就真的終止了計劃。

魏晉玄學創始人是怎麼推銷保健品的?

行,面子裡子都是你的

至此,忽悠的第三重境界呼之欲出,當利益和道德都無法發揮作用的時侯,我們可以用更高維度的普世價值來震懾對方,比如和平、自由、正義等等,這些大詞兒不需要經過驗證就天然正確,而且似乎還和某種神秘力量相關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案例數不勝數,叫人不敢不信。

忽悠到這個境界,基本上就可以出師了。

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要想忽悠成功需要具備幾個要素?

第一,價值,聽我的能解決問題或者有賺頭。

第二,情感,這事幹完了倍有面子道德崇高。

第三,信念,平凡與偉大之間只差這個決定。

補充說明一點,這三張牌單獨拿出哪個來用都顯得空洞無力,很難說服別人,非得組合起來才能發揮效用。艾修伯裡曾經有一句話被人們廣泛傳頌,他說:“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招徠你的手下收集木材、發號施令或分配工作,相反,去教他們渴望無盡的大海。”

嗯,下次再有人拿這話忽悠你,希望你能想起這篇文章,然後告訴他,這話說的對,但是也只對了三分之一。

啞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