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才跟领导一般见识

《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戏文】

才高于志,方为快乐本源。——尢勒斯·A·索德


钟毓和钟会是一对儿亲兄弟,哥哥字稚叔,机捷谈笑很有他爹当年的风采,后来累迁至都督徐州、荆州诸军事,其人段子不少,但正事儿不多。

弟弟钟会,比较出名,字士季,官至司徒,是司马昭眼前的大红人。在讨伐毌丘俭、诸葛诞等从魏国叛变到吴国的将领期间,钟会可没少出主意,有人因此把他比作张良,可见其智谋深广。每每看到此处,我总有一种猜想,钟会或许就是在此时建立了对投敌叛变、另立山头等活动的盲目自信。

他们都太笨了,如果是我,定能做得更好。

傻子才跟领导一般见识

不甘心做普通上班族的人,通常连班都没得上

魏元帝景元年间,司马昭伐蜀,钟会作为大部队的指挥官从一开始就摆出一副“我是来交朋友的”姿态,左手舞刀子,右手套交情,顺便还干掉了自己人诸葛绪。蜀国投降后,钟会又立即打击邓艾,拉拢姜维,准备自立政权。

我相信钟会一定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很可能都是思想准备,且看他,对付大人物的策略招招致命,对付手下官兵却捉襟见肘,最终平地翻车功亏一篑,死于乱军之中。

此所谓眼高手低,志大于才,不拿豆包当干粮者是也。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钟毓十三岁那年,与上述背景基本无关。

傻子才跟领导一般见识

下面才要正式开始

话说这小哥俩少年成名,甚至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兴趣。某天,曹丕(魏文帝)对钟繇说:“把你两个儿子叫来我看看。”

于是两个孩子战战兢兢出现在了皇帝面前,钟毓紧张得满头大汗。曹丕觉得有意思,故意刁难道:“你脸上为什么有汗啊?”

钟毓答:“害怕,所以出汗。”

曹丕一转脸又问钟会:“那你怎么不出汗呢?”

钟会:“我更害怕,吓得连汗也不敢出了。”

刘义庆写下这段子,意在表彰钟家小朋友思维之敏捷,而无意中却暴露出人在权力关系面前的无奈——不论我忠诚、善良、无辜与否,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我都应该感到恐惧。

傻子才跟领导一般见识

是的,领导面前,人人平等

领导的心思你别猜

小孩怕成人,下属怕领导,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由于权力的不对等,导致了双方对未来形势的不同预判。

恐惧源于未知,这话在此处有相当的解释力。当面对一个有能力处置自己,却不知会如何处置自己的人时,恐惧自然发生。有人选择掉头就跑,有人选择先下手为强,有人选择逆来顺受,但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揣摩领导的心思。

令我心生敬佩的是,这原本是所有选项里最难的一个。

说它难,不是难在眼界或水平,而是难在目标——领导本人,恰是最不愿被你揣摩清楚之人。

傻子才跟领导一般见识

早知道会被曝光,就不演《大卫·戈尔的一生》了

据说在某些军队里,小兵是不能跟领导一起如厕和洗澡的,保持一份神秘感是维持高大形象的标准手段,正如每一个小白领的职场初级目标都是拥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即一有机会便要将自己与大众隔离开去,免得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想在密室中做些见不得光的坏事,但因距离而产生的美与崇拜却着实能给人带来自信和优越感。

其目的如此,行为逻辑又怎会清楚明白呢?

这种心态的最高体现即上帝,上帝的三要素是什么来着?全知、全能、全善,但不可预测。也就是说,上帝出牌没套路,你们就别瞎猜了。

傻子才跟领导一般见识

都让你们猜透了,老子还玩个屁啊

这很符合信徒对偶像崇拜到了极点之后的心态,试想,如果凡人也能掌握上帝的原则,从而推理出他的心思、价值观乃至行为和动机,那上帝和凡间的明君或圣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此一来,人们对他的敬畏必然会大打折扣,从而也使其宗教本身降低了规格,不好不好。

故而,《圣经》里的不少故事都旨在塑造伟大,而非统一连贯的逻辑标准,因为在神面前,凡人只需谦卑,无需亦无能明白。

这样的例子在人间也是有的,我记得清朝某位臣子曾上表拍皇帝的马屁,说领导你对我实在太好了,我一定要尽心竭力报答你。

结果领导批复:你这是混账逻辑,难道我对你不好,你就可以不尽心竭力了吗?

天威难测,大抵如此。

哑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