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吹响环保治理冲锋号!

宁晋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吹响环保治理冲锋号!

8月8日,我县召开环境保护治理三级干部大会。唐树元、李小平、张金锁、赵祖锋、李彩烈等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市重点工作大督查组组长齐耀虎,市环保局副局长王玲玲应邀出席会议。各乡镇(区、街道)、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两办”副科级以上干部,环保分局股级以上干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乡镇(区、街道)乡镇长(主任)、主管副职、环保所长,各村党支部书记,重点涉水、涉气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分会场收听收看了会议。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张金锁主持。

宁晋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吹响环保治理冲锋号!

县委书记唐树元作重要讲话。他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天专题研究部署环境保护工作,向大家释放一个信号,就是环境保护工作极端重要,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务必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对环保工作的安排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梳理工作任务、强化措施举措,找准工作落实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既要扎实肯干、又要实干巧干,确保把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

唐树元强调,要强化使命担当,认清我县生态环保工作的严峻形势。上半年,我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8.33,同比下降19.28%,已退出全省后20位,同比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14名;PM2.5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35%,改善幅度全省第33名。河流断面水质,艾辛庄国控断面1-7月份基本达标,东曹庄断面5、6、7三个月全部达标。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努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解决涉及环境的突出问题,全面做好生态保护各项工作,向上级和群众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唐树元要求,

要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要强化工作导向。强化目标导向,以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中央环保督导反馈问题、省市强化督导反馈问题为整改方向,逐一对照、认真整改。强化问题导向,主动查找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强化结果导向,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真正把问题解决掉,让每一项环保工作都心里有底、不打问号。二要构建责任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扛起本地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职责,对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加强配合协作,做到齐抓共管。县级领导要对分管领域和分包乡镇、街道负总责,加强督察指导,促进度、抓落实、解难题。三要严格考核问责。纪检、环保等部门要强化考核问责,对损害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监管不严格、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从严问责,一追到底、终身追责。

宁晋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吹响环保治理冲锋号!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小平安排部署了全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他指出,各级各部门务必要认清严峻形势,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切实将环境治理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来抓,坚决打好环境治理翻身仗。一是疏堵结合,抓好入河非法排污口封堵。二是加快进度,抓好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三是完善机制,抓好农村垃圾清理。四是咬定目标,抓好大气污染治理。五是注重治本,抓好汪洋沟深度治理。六是严管重罚,抓好企业环境监管工作。

宁晋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吹响环保治理冲锋号!

市环保局副局长王玲玲指出,宁晋县召开的环境保护治理三级干部大会规模大、规格高,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上下坚决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认真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统筹谋划推进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要全力以赴打好蓝天保卫战,按照《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各项任务目标,把准方向、强化领导,拿出硬措施、实招数,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尽快扭转水环境治理的被动局面,严格落实河长制,一河一策,全面推进汪洋沟治理工程,确保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宁晋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吹响环保治理冲锋号!

会上,副县长李风杰宣读了《中共宁晋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决定》;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环保警示教育宣传片、县环保问题暗访片;环保分局、公安局、水务局、玉锋集团、三川化工、六合化工主要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

宁晋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吹响环保治理冲锋号!

图文 刘江峰| 责编 贾凡 红超| 监制 段振岩

什么是“现场云”?

宁晋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吹响环保治理冲锋号!宁晋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吹响环保治理冲锋号!
宁晋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吹响环保治理冲锋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