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宣傳周」這些食品安全常識你必須知道!

「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什麼是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質量安全是指食品質量狀況對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證程度。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食品的汙染導致的質量安全問題。例:生物性汙染、化學性汙染、物理性汙染等。

二是食品工業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質量安全問題。如: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產配劑、介質以及輻射食品、轉基因食品等。

三是濫用食品標識。例:偽造食品標識、缺少警示說明、虛假標註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標識(進口食品)等。

食品外包裝上的標識要求

① 有食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② 有中文標明的食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③ 有中文標明的食品規格、重量、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④ 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⑤ 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食品,還必須加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

⑥ 銷售散裝食品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明示食品名稱、產地、生產企業、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因素及應急措施

食物中毒指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後出現的非傳染性(不屬於傳染病)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因素主要有:

1、不適當地冷藏食物(冷藏溫度不夠);

2、在室溫下貯藏食物(室溫在危險溫度帶範圍內);

3、過早地準備食物(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4、不適當地冷卻食物(冷卻時間過長);

5、不適當地加熱食物(加熱不徹底或低溫長時間加熱);

6、內務管理不善(偶然的汙染事故);

7、交叉汙染(衛生制度不健全,個人衛生習慣不良);

8、不適當地解凍食物(在室溫條件下解凍);

9、食品加工或製作人員有感染並且有不良衛生習慣;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汙染。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食物中毒後的應急措施:食物中毒發生後,千萬不要恐慌,劇烈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症狀,如口乾、眼窩下陷自亂陣腳,可以採取以下應急措施:

飲水:立即飲用大量乾淨的水,對毒素進行稀釋。

催吐:用手指壓迫咽喉,儘可能將胃裡的食物吐出。

處理:將引起中毒的飲食進行有效處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偽劣食品防範“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範,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

第一招:防“豔”

「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在選購食品時首先要看顏色。對顏色過分豔麗的食品要提防,如水果表皮像蠟果一樣又鮮又亮、果脯顏色鮮豔異常、熟肉製品紅亮誘人、瓶裝的果蔬鮮亮不褪色等,這些食品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雖然很多添加劑與人工色素是無毒的,但是這種合成色素還是少吃為好。

第二招:防“白”

食品呈現出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如麵粉、銀耳、粉條、大米等,這樣的食品十有八九會含有漂白劑、增白劑、麵粉處理劑等化學制品,這些添加物會對消化系統和肝臟造成損害。

第三招:防“長”

「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選購食品時要查看外包裝上打印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儘量選用當天或生產時間不長的食品。同時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因為保質期過長意味著防腐劑含量可能超標。此外,食品保質期越長,營養成分流失越多。

第四招: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第五招:防“小”

要提防小作坊加工的食品,這類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通常發生在這些小作坊製作的產品上。

第六招:防“低”

「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就是指食品價格明顯低於一般價格水平,這類食品大多有“貓膩”。網上購買食品,由於降低了中間環節的費用,價格比普通商超便宜。但如果價格低於平時購買價格的一半以上,就要警惕了。

第七招:防“散”

儘量不要採購散裝食品,特別是集貿市場上銷售的散裝熟食製品及醬菜等,它們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世衛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製作五大要點

「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食品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