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您揭开7种“胁痛”真面目,并附治疗原则及药方

胁痛,是中医范畴里的一种病名,指的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症状。胁,指的是腋下肋骨那部分。胁痛的病因中医大致可分为七种。

1.风寒性胁痛:

疼痛特征为胸胁满痛兼寒热往来。临床症状还有口苦、嗓子发干、恶心、吃饭少、舌苔薄白或黄。治疗原则为疏解少阳。治疗方剂用小柴胡汤。方剂组成: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小柴胡汤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如果是每天下午感觉发热,可去掉原方中的人参,加生地、元参、白芍。

中医为您揭开7种“胁痛”真面目,并附治疗原则及药方

2.湿热性胁痛:

疼痛特征为胁痛剧烈,呈阵发性疼痛,拒按。临床症状还有脘闷(脘:中医指胃内部的空腔)、饮食减少、恶油腻、舌红苔黄腻。治疗原则为清利湿热、舒肝利胆。治疗方剂用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或龙胆泻肝汤:龙 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中医为您揭开7种“胁痛”真面目,并附治疗原则及药方

3.肝火性胁痛:

疼痛特征为疼痛剧烈、生气发怒时疼痛加重。临床症状还有口苦、目赤、胸闷易怒、小便黄、大便干、头晕且胀痛,舌红苔黄。治疗原则为平肝解郁、清热泻火。治疗方剂用清肝汤。方剂组成:当归、白芍、川芎、栀子、丹皮、柴胡。临床应用时可加入连翘、郁金、元胡。

中医为您揭开7种“胁痛”真面目,并附治疗原则及药方

4.气滞性胁痛:

疼痛特征为游走性胀痛、时痛时止。临床症状还有胸闷、呃逆烦躁、饮食减少没胃口,舌红。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养血健脾。治疗方剂用加味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栀子、甘草。临床应用时可加入枳壳、法半夏、鸡内金、焦神曲。

中医为您揭开7种“胁痛”真面目,并附治疗原则及药方

5.血瘀性胁痛:

疼痛特征为疼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临床症状还有胁下痞硬、腹胀、饮食减少、舌质紫暗。治疗原则为化瘀通络、调气养血。治疗方剂用膈下逐瘀汤:炒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 延胡索、 甘草、香附、红花、 枳壳。临床应用时可加入乳香、没药、丹参。

中医为您揭开7种“胁痛”真面目,并附治疗原则及药方

6.湿阻性胁痛:

疼痛特征为胁痛有坠胀感、隐隐作痛连绵不断。临床症状还有饭后感觉胀满、肠鸣泄泻,舌淡苔滑。治疗原则为健脾燥湿、调肝理中。治疗方剂用参苓白术散: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中医为您揭开7种“胁痛”真面目,并附治疗原则及药方

7.阴虚性胁痛:

疼痛特征为痛处喜欢按揉、隐痛绵绵。临床症状还有看东西模糊、心悸多梦、劳累后疼痛加重、头晕、嗓子干、烦躁易急易怒,舌红、干。治疗原则为滋阴、养血柔肝。治疗方剂用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中医为您揭开7种“胁痛”真面目,并附治疗原则及药方

注意:文中介绍的药方需根据病人病情辩证调整配伍和用量,请勿自己贸然使用,如有疑问可留言或私信咨询,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答。谢谢您的阅读!祝大家#健康过大年#!

本文由北京李金波中医大夫原创,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到今日头条以外的平台,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