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丨福清港頭燜面,還藏著這樣一個故事

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福清,說起吃麵,港頭燜面是不二之選。勁道的麵條,爽口的湯汁,精選的配料,四溢的香氣讓這道港頭燜面尤其誘人,小小一碗卻精緻豐富,多種海鮮的搭配讓營養與口感交錯相融,令人十分滿足。

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上世紀80年代初,福清三山鎮鍾厝村村民鍾國寶在鍾厝村開面粉加工店,經常會把當天沒有賣出的麵條加上青菜、海鮮一起加工,並叫來鄰居一起品嚐,大家都說好吃。之後,鍾國寶又對他的燜面的做法進行了多次的研究嘗試,並熟練掌握了一套“獨特”的麵食烹調方法。

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1985年,鍾國寶來到港頭鎮,在鎮區租了一間小店面,並第一次以“港頭燜面”的招牌,專門做起了燜面的生意。

“剛開始,店裡只擺了3張桌子,但每天慕名來店裡吃燜面的客人越來越多。”鍾國寶說,1年後,店裡的桌子增加到13張,即便這樣,每天還有人排隊等候,甚至於福州、平潭的一些客人也都專門前來嚐鮮。生意越來越火,小店幾乎天天爆滿。

2003年,鍾國寶把他的港頭悶麵店搬到了福清,並以“好再來”的店招向顧客介紹港頭悶面。

“只要來店裡吃飯的客人,港頭燜面就是一道必點菜。”鍾寶國說,從開店起,店裡每天都要賣出100多斤的麵條,近200碗的燜面。為保證麵條的質量,鍾寶國在市區與一家麵條加工點合作,專門為港頭燜面提供所需要的麵食材料。

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要做出這麼好吃的燜面,首先在於選料上,時令海鮮不可或缺,而且絲螺必不可少;其次,在於火候,先用大火抄,再用小火燜;再次,兌水很關鍵,要根據麵條重量按照一定比例放水,多了會煮糊,少則太乾;最關鍵的是用油,港頭燜面一定要用加工後的油。

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製作方法

原料:切面,海蠣、魷魚、紅鱘、明蝦、石具、花螺等各類海鮮,蔥花,白菜,洋蔥,薑絲少許

調料:鹽,料酒,香油,蒜頭酥,油適量。

製作方法:

1. 洋蔥切絲,白菜幫切大塊、白菜葉切小塊,各類海鮮均切成小塊。

2. 熱鍋冷油,將洋蔥下入鍋中煸炒出香味盛出。

3.將除石具、花螺外的各類海鮮下油鍋炒至變色,開大火加入料酒、料酒沿鍋邊導入增加香氣。

4.鍋中加水, 水燒滾後,加入石具和花螺,把面輕輕地平鋪在海鮮上,再次沸騰後將白菜鋪在面上。

5.加入鹽、雞精、芹菜調味,蓋上鍋蓋用文火燜大約五分鐘。

6. 燜出香味後關火,加入蒜頭酥,把面挑開拌勻就可以出鍋了。

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美食文化丨福清港头焖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