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限制了我的享受,老夫妻舍不得开空调被热晕

有媒体报道,一老人省吃俭用为40岁儿子结婚存钱,舍不得开空调在家热晕,导致小便失禁、浑身抽搐,最终老伴叫来救护车,送医院急诊才救治过来。对于这样一件“市井小事”,一些媒体非但没有从常识角度去以正视听,却打着所谓的“父母之爱”各种渲染,以此实证“细微处”的平凡之爱。

依照媒体的描述,71岁的老人自己每月有4000元的退休工资,老伴也有3000元退休工资,某种意义上而言,生活并不窘迫。但是,发生这样的事情着实令人尴尬。我们确信,这其中有父母为儿子存钱的考量,但从常识层面而言,这种“过度的节俭行为”,似乎逃不开“贫穷记忆”的驱使。

贫穷限制了我的享受,老夫妻舍不得开空调被热晕

坦白讲,对于贫穷导致的“节俭习惯”,并没有好与不好的标准,只要有利于个体的生活秩序,似乎就没什么不可以。只是,在“舍不得开空调热晕”的事件中,显然“节俭”已经成为一种“自害”,甚至基本的常识也被彻底蒙蔽。

就事论事,就算空调费电,但电费能花掉多少钱,一个月老两口7000多元的退休金,竟然为节省电费热晕,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从他(她)们的年龄及经历看,似乎又是一种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他(她)们经历过贫穷,而贫穷的记忆不但深入脑海,同时也植入习惯,

当然,并不是所有经历过贫穷的人,都会有这种过度节俭的问题,但从年龄及经历来看,似乎有很大一部分人有这种意识。只不过有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有习惯的相应调整,而有的人一辈子如此。甚至,就如“舍不得开空调热晕”事件中的老人,就算他的儿子已经结婚生子,他或许依旧难以避免“过度节俭的习惯”。

贫穷限制了我的享受,老夫妻舍不得开空调被热晕

于此,当“过度节俭”已经危及生活本身的正常运转时,似乎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习惯使然”,而是一种较为荒唐的“常识蒙蔽”。而这种“常识蒙蔽”中的核心驱动力,就是“贫穷记忆”,这种“驱动力”是经验性的,同时也很顽固,要是没有强力的判断力以及独立人格,很容易成为人生底色。

其一:“过度节俭”向内,多会造成自残性忍耐。

从贫穷记忆而来的“过度节俭”,要是向内触发,多半会导致自残性忍耐。这在“舍不得开空调热晕”事件中的老人身上,显然已经体现的很足。这类人,因过往的“贫穷记忆”,导致在自己的生活上较为克制。即便自己有能力享受更多好的条件,却依旧迈不出自己的习惯。甚至,就算偶尔迈出去一次,也会有很深的负罪感。

贫穷限制了我的享受,老夫妻舍不得开空调被热晕

这也导致,很多时候,他(她)们完全生活在记忆中的世界,即便所处的世界早已离贫穷很远,但植入习惯的过度节俭,还是会成为一种日常。甚至,有不少人竟然认为这种过度节俭是一种人生必修课,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晃荡青春”,是因为吃的的苦少,不懂生活。

只是,对于他(她)们所认为的苦而言,实际上依旧是建立在贫穷基础上的苦,而非是不同领域、不同境遇中所遇到的逆境之苦。实际上,不同的领域、不同人群,对于苦的认知都有所不同,而贫穷中的苦,往往只是一种饥寒交迫之苦,或是物质贫乏之苦,虽然也苦,但要是用来诠释所有的苦,未免就有点狭隘。

其二:“过度节俭”向外,吝啬自私会肆无忌惮的散发。

从贫穷记忆而来的“过度节俭”,要是向外触发,多半而言吝啬自私会很明显。尤其在非亲非故面前,会显得很自私,甚至一点情面不讲。由此,我们也能感受到,在贫穷时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图景。

贫穷限制了我的享受,老夫妻舍不得开空调被热晕

在贫穷面前,人对人的自私被放大,吝啬成为自保的美德。这也就是为何,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总是对于物质看的很重。很多时候,在我们看来都觉得应该分享的物质,放到他(她)们身上,就瞬间变得各种艰难,甚至比起关系而言,物质才是他(她)们的尺度。

所以在一些市井俗套中,有的人就特别讲究礼道,貌似见面不送礼就感觉不体面,这种认知中,表面上对礼道的遵从,事实上还是反映出人们对于物质的看重。当然,我们不是强调物质不重要,只是希望行为在一些时候,不要过分被物质捆绑,尤其在所谓物质丰腴的情况下,更不要出现明明可以拿出来分享,却两手紧紧握着不放。

其三:“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度节俭”就是一种病。

很多人也许会说,“过度节俭”也是节俭,这不很好吗?这里我们要搞清楚,“过度节俭”如果危害到正常的生活,以及日常的秩序,那就不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病入膏肓的顽疾。有的人对自己过度节俭,对别人大方有余,是因为在弥补内心的自卑感;而对于,对自己大方,对比人抠门的人,就是一个自私鬼,没什么好讲的。

贫穷限制了我的享受,老夫妻舍不得开空调被热晕

不过,像对自己“过度节俭”,也对别人“过度节俭”的人,就属于自卑而自私的类型,这种情况最糟糕,不仅自己过得憋屈,别人也觉得很不舒服。而这种认知的形成,多数和生活经验有关系。一般来讲,都是因为幼年生活的物质匮乏造成的。

当然,像“舍不得开空调热晕”这种事情,就不只是个体经验的问题,从大社会角度而言,更属于历史范畴和时代特征的一种印记图鉴。因为,他(她)们不仅属于现在,也属于过去。即便有个别老人能跟上时代,打破常识蒙蔽,能正常的,大方的,不受贫穷经验影响的去生活,也只是很个别的例子,大多数情况下,思想是固化的,习惯是固化的,而这也是“舍不得开空调热晕”的历史底色。

因为,在他(她)们看来,钱花掉回不来,而热的感受可以“忍过去”,只可惜,这次没能“忍过去”。于是,所有的贫穷底裤就瞬间被晾晒在太阳底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