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出自利川本土作者的散文集,乡音、乡愁全在字里行间!

细腻的笔触描摹自然山水

张弛有度的情感韵味悠长

有关于故乡利川的乡音、乡愁

被他融入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透出一种淡然和超脱

一本出自利川本土作者的散文集,乡音、乡愁全在字里行间!

散文集《微尘》陈亮著

陈亮,男,土家族,1982年9月出生于湖北利川。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方言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利川市龙船调民族文化研究会会员。

2001年1月参加工作,曾在利川市中小学、市教育局工作,现供职于利川市新闻中心。

作品简介

在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他一直以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为创作主题,力求用真实的情感书写身边人物的故事。强烈的悲悯之心,简洁流畅而感性的行文,是其创作的最大特点。

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微尘》是其个人第三部散文集。本书共收录14篇其新近创作的散文,共计十五余万字。

在这本散文集里,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倾情描绘了故土的山水风物及乡情乡音,用细腻的笔触描摹自然山水,书写村庄生活,抒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情感张弛有度,韵味悠长。将乡音、乡愁融入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淡然和超脱,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涌起一种对生活对时代的思考,同时还有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深深缅怀。文字里读不到哀伤,一种强烈的悲悯之心却始终回旋,有一种怀念、感动、责任的东西在散发光芒,引起读者强烈的心灵共鸣。

主要作品

自2012年开始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田野调查类文字五十余万字。代表作品有《古寨黄昏》、《船山古寨记》、《打开村庄的另一扇门》、《尘世哀歌》、《雪落在村庄的土地上》、《活在这世上太孤独》等。作品收入《龙船调的故乡》、《恩施州六城同创选本》、《一条清江波浪宽》、《百名作家写恩施》等多个选本,《长江丛刊》曾专版刊发其散文。

一本出自利川本土作者的散文集,乡音、乡愁全在字里行间!

2015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那山,那时光》;2016年,黄河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打开村庄的另一扇门》。

一本出自利川本土作者的散文集,乡音、乡愁全在字里行间!

《微尘》文本片断阅读

沉痛的乡土,如泥土,无论怎样翻动,也还是春天栽种,秋天收割,更多的时候,是乡土栽种,不等完全成熟便由城市出面接手收获,就像乡间的小花小草,需要经历那么艰难的岁月才可以孕育,却可能会在命运的脚下零落成泥。当然,那些在季节里怒放的油菜花,似乎可以代表着乡土的生机,可是在一年一年盛大的开放中,也终将沦入城市眼底的风景,在一个又一个季节的轮回里,化作一地悲壮而盛大的回味。

生命易碎,只有在接近乡土的行走才能寻找回岁月透露出的希望。当我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审美经验甚至生命态度审视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人或事时,我听见时间的叹息和内心的舒展。或许,每个人的一生终将淡缩成薄如纸的平面,将不再负载世间诉说的能力。可是我愿意这乡土里,永远有一道歌,或是一首诗,可以传唱着那些过往的故事,即使只是一厢情愿的靠近,我仍然愿意和着简单的节拍,与他们一起,在天光云影中浅吟低唱。

乡村之声,偶如天籁,偶如丧钟,响在每一个村庄人的心头,无论你离开多久,走得多远,那声音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在你心头重新响起。母亲一样的乡村,可以生养,却不一定都有力护佑,人生的路走向哪里,到某一天,都会成为一个人的行走。乡村之可贵,正在于其永远不可预知的神秘,一代人可以亲眼看到村庄从荒僻变成富庶,也可以看到它从繁盛日趋凋零,可是没有任何人能预知,在那片沉睡过去的土地上,还会不会重新唤发它的生机和活力,只是这一代人的老去,总会承载着那些属于他们的悲欢离合,也许有一天,这些声音会和村庄过往一般被寂寞深埋,但你永远都不会彻底的绝望,那些苦的痛的累的快意的轻松的,也许会换一种形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另一座村庄苏醒过来。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何况是尘中的尘。一年多的时光里,我于俗务中挤出时间,穿行于城乡,走走停停,在尘世里谋生,也在俗世里偷生,终于完成这本书的书写。笔下的那人那事,渺如清烟,微如草芥,可是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在催促着我,我当努力去记下他们卑微的故事,不让这一段又一段平平常常的人生完全隐于山野的日升日落间。所幸,这本最终定名为《微尘》的书,书写时并不似之前那本《打开村庄的另一扇门》那般沉重。即使低到尘埃,我也应努力在他们的心间开出一朵小花,并寄望在某个季节,可以绵延成一片花海。

关于本书的购买方式:

读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作者微信购书。

一本出自利川本土作者的散文集,乡音、乡愁全在字里行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