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乡愁》,回忆余光中先生的漂泊一生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致敬《乡愁》,回忆余光中先生的漂泊一生

向于光中先生致敬,余光中先生是在台北厦门街的一处老房子里用20分钟写下了这首乡愁,这首乡愁表达他对祖国怀乡之情,那时候的他离开了大陆20年,诗中写道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像是比喻台湾与大陆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文与歌词, 代表作有《狼来了》、《当我死时》、《单人床》、《与永恒拔河》

《水草拔河》、《守夜人》以及现在这首《乡愁》。余光中先生写过的歌词张韶涵、蔡依林、SHE、陈小春、李玟、孙燕姿、莫文蔚、王力宏等都演唱过由他作词的作品。

致敬《乡愁》,回忆余光中先生的漂泊一生

余光中生于南京,9岁因战乱而逃离故乡,母亲把幼小的余光中用扁担挑在肩上一路逃到常州,后来又辗转避难于重庆。在巴山蜀水深处,余光中度过了中学时代。当时的四川战火笼罩,交通封锁,反倒是海的那边,遥不可及,自由辽阔,充满魅力。十几岁的余光中一心向往的是逃离这个闭塞落后之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为了这个夙愿,余光中在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文系,他觉得这是自己走出去看世界的唯一路径。同时考取金陵大学与北京大学外文系的余光中,因为母亲的挽留,选择留在南京。1947年,就读金陵大学外文系。原以为可以就此驻足故乡,却没料到迎来的是人生第二次逃亡。又是因为战争,余光中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

写下这首乡愁是于老先生,在21的时候在台湾写下的,余先生一生漂泊,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1966年,不到四十岁的余先生写了《当我死时》,1992年余先生的《守夜人》首版出于台湾,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它的变化轨迹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的走向。

1956年,余光中与范我存在台北举行婚礼。这年余光中28岁,范我存25岁。他们是远方亲戚,年轻时期的范我存,她皮肤白皙、五官清丽。1949年初,范我存随一个远房亲戚来到台湾。她因为有肺病不能入学,所以学历并不高。1950年6月,余光中随家人从香港来台湾,从1958年到1965年,7年之间,她生下了五胎(其中唯一的男婴出生后三天不幸早夭)。

致敬《乡愁》,回忆余光中先生的漂泊一生

余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让我们在读一次他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