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3: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观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3: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观

"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观"是"教师观"中的重点,是材料分析题第1题和选择题1-4题中经常考到的点,要求大家背过。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3: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观

1.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是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教师从课程的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要求教师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不能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幵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其他教师发生联系,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

【真题链接】

幼儿园:【2016下半年真题·3题】

有家长对孩子说:"我们与别人交同样多的钱,分水果时不要拿小的"。针对这种现象,胡老师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儿童。胡老师的做法( )。

A.错误,违背了一致性原则

B.错误,违背了科学性原则

C.正确,遵循了平衡性原则

D.正确,遵循了适时性原则

【解析】适时性原则是指家长或教师要注意抓住教育时机(包括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心理状态等)对儿童进行教育。题干中教师能恰当地选择时机教授幼儿"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幼儿学会谦让,该做法正是遵循了适时性原则,是正确的。故本题选D项。

【答案】D

小学:【2018上半年真题·30题】

材料:科学课上,张老师指着实验仪器说:"每个杯子底部都有一团纸,谁能将杯子放入水中而纸不湿呢?"

学生马上投入到实验中。他们要么将水槽中的水倒出一些,要么给杯子加上个盖,要么在杯中塞些异物。

对学生给予肯定后,张老师故弄玄虚地说:"不添加辅助材料,把杯子倒着放入水中,纸也不会湿。你们信吗?"同学们个个惊得睁大了眼睛。

学生疑惑道:"倒着放还能不湿?"

张老师:"能!"

学生又动了起来。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失败了……大家再次将疑惑的目光投向张老师,张老师回以肯定、鼓励的目光。

突然,一个男生喊了起来:"老师,我成功了!没湿!纸真的没湿!"

"老师,我也成功了!"

"我也成功了!"……

趁着大家那股高兴劲儿,张老师话锋一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当然有了,为什么杯子倒扣在水中,杯子都被水没了,而纸却不湿?"有学生急迫地问。

张老师启发道:"大家想一想,你们最初的实验,纸为什么湿了?后来又为什么不湿呢?再动手试一试,仔细观察。"同学们歪着身,瞪大眼,聚精会神地反复实验着: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纸不湿;倾斜着将杯子放入水中纸变湿;先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再将杯子倾斜时有气泡产生,纸变湿。

同学们跳跃起来:"原因找到了。有气泡产生说明杯中有空气,有空气占据着空间,纸才不湿。"

……

张老师后来在备课本中写到:"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地思考、质疑,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

(1)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张老师在科学课上,开展"将杯子放入水中而纸不湿"的实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材料中张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善于研究,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在课后又认真反思总结,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培养了学生思考质疑和探究科学的品质。

(3)教师教学行为上来看,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材料中张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发现,并适时地引导、启发学生,使得学生不仅快乐地完成本课学习任务,还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和乐趣。

总之,张老师开展地实验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中学:【2016下半年真题·30题】

材料: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

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

首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材料中,曲老师通过阅读各种期刊杂志,了解历史学科信息,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科研方法,解决教学问题。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不断反思。材料中,曲教师自知大学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再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要合作,材料中,曲教师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合作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做好教书育人。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3: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观

记住了知识点,不知道怎么答主观题?深蓝教师来帮你!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专题课正在招募中!跟紧深蓝教师,不要掉队哦~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3: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