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是思想的藝術

張惠波,福建省惠安人,這裡有著國際雕刻之鄉的美譽,同時也是南派石雕藝術的文化聚集地。張惠波自幼就在這種藝術氛圍濃厚的環境下成長。他從小也對雕刻藝術興趣濃厚,每天耳濡目染之下,無形中讓他夯實了理論基礎。對於美術也有著異常的偏愛。後慢慢在泥塑領域開始學習和探索。這所有的技藝的積累,對後來從事石雕事業的他起到了巨大的幫助作用。

惠安石雕傳統工藝流程有“捏”“鏤”“摘”“刻”四個主要步驟,其中“捏”就是打坯樣,泥塑正是設計所需要的前提。因為從小接觸了泥塑,他慢慢得喜歡上了石雕,中專畢業後直接投向喜好的石雕藝術裡,於2001年成為一名石雕學徒,學徒三年期間他勤奮刻苦、表現突出,其勤奮和努力的態度頗得師傅們的認可。2004年他正式擔任石雕雕刻師,開始了個人的雕刻藝術創作之路,在此期間跟隨多位民間藝人、行業大師學習雕刻技藝,設計創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雕刻作品受到業界的一致好評。

雕刻是思想的藝術

​2011-2017年,其中主持硨磲(chēqú)玉石雕刻創作設計,後又開始接觸玉石、翡翠、瑪瑙、壽山石、木化石等材料的雕刻,創作了一系列經典作品。從設計到工藝的開發,張惠波完全自主創作。創作的同時,他還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掌握最新技術。個人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實踐是查缺補漏最好的途徑,在實踐的過程中,他深刻的領悟和體會到工藝設計的創新思想的重要性,對自己的創作風格也進行了豐富完善。

在創作的道路上,他沒有忘記學習,2016年參加惠安開成職業學校舉辦《雕刻工藝培訓班》,2017年參加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惠安石雕及半寶石雕刻技藝非遺培訓班》,2017年參加福建省人才開發中心舉辦的惠安雕藝中級研修班2017報名福建師範大學高起專-藝術設計在創作和學習的同時遇到了幾位有共同想法的同行一起創作,技藝的溝通探討。

他認為玉石雕刻目前從產業發展狀況上看,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鼎盛時期,但是在繁榮的表象下也醞伏著危機。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人們開始習慣了快節奏裡的生活,就好像所有的機遇都是在更快的速度中抓住的,即便是玉石雕刻,也追求更快捷、更高效,在有限的時間裡,大家都想需要完成更多。他認為,藝術工作者應該慢下來,慢工出細活。

雕刻是思想的藝術

回看他十七年從藝生涯,堅持每天晚上畫畫、捏捏泥稿,這是從師門學藝就養成的習慣。這個創作習慣,在當下快捷高效的鑽機聲中彷彿奏起了一曲樸實的原聲音樂,將雕刻藝術的研發創新的作品在石頭上呈現出來。

為此他警醒後輩們在創作的時候我們要“多看、多思考,不要急於動刀”,在創作時要經常告訴自己要‘慢’一點,創作的靈感細微且轉瞬即逝,太快的節奏往往會忽略了靈感的產生,慢下來,才能更好的創作。”

對於未來,他也有期許,他說,今後將會結合現代理念,傳統基礎,科技創新的手法將玉石雕刻傳承延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