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抓住暴跌後的反彈!重點是低估值!

1987年美國股市大崩盤時,很多人從百萬富翁淪為貧困階層,甚至自殺。當時,林奇管理著100多億美元的麥哲倫基金,一天虧損近18%,損失高達18億美元。

林奇和所有基金經理一樣,只有一個選擇:拋售股票。過了1年多,林奇回憶當時的恐慌:“在那一時刻,我真的不能確定,到底是到了世界末日,還是我們即將陷入一場嚴重的經濟大蕭條,又或者是事情還沒變得那麼糟糕,僅僅只是華爾街即將完蛋?”

後來,市場表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1987年10月的恐慌之後,當年11月股市開始穩步上揚,到1988年6月,市場反彈了400多點,標準普爾漲幅超過23%。

暴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抓住暴跌後的反彈!重點是低估值!

(1988年SPX)

彼得·林奇花了數十億美元,買回來的教訓一直在市場最恐慌時被反覆驗證:不要因恐慌而全部賤價跑出股票。因為,你在股市暴跌中絕望地賣出股票,那麼,你的賣出價格往往會非常低。暴跌才是賺大錢的好機會!

下圖是2002年-2017年期間中國大類資產全收益指數,其中,海外中資股和紅色的A股,分別處於所有中國資產裡的第一、第二名。

暴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抓住暴跌後的反彈!重點是低估值!

所以,不管你怎麼唱空,股權投資仍然是中國最賺錢的渠道。事實上,在1990年12月,A股第一個交易日等額買入所有股票,直到今天,年化收益率超過28%,遠遠高於巴菲特的21%收益率,跑贏股神。

另外,據近12年期間的個股統計,A股70%股票可以達到年化10%以上,15.36%的機會讓你年化收益超過20%.無論整體市場,還是細分個股,中國股市的賺錢能力一點不遜色。

暴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抓住暴跌後的反彈!重點是低估值!

如果參考現在A股估值,上證指數為15.04倍,處於2016年1月熊市見底的位置;深證指數為27.01倍,處於2014年牛市起點。

所以,A股值得迴避嗎?不妨改變思維,嘗試暴跌下挖掘市場的賺大錢機會,站在長期盈利的低位。

三、低價買入好公司!

大盤爆跌時選股思路是,去看板塊中哪個闆闆逆勢飄紅,不要看這個板塊好像沒知名,好像不怎麼行,千萬不要有這個思路,板塊的飄紅那說明這個板塊有資金介入,飄紅就代表羊群效應!所以要睜大眼睛看板塊中存在的趨勢及短線機會!

首先一點,大盤暴跌並非所有個股都會下跌,仍有逆市向上的板塊和逆勢的個股。那首先要明白這些逆漲個股為什麼敢逆向?就不怕拉上去散戶出嗎?遊資、機構、基金絕不是傻子,那幫人都是聰明人,當然我說的是玩得好的,LOW的就不提了。一個好的操盤手,他對市場把握得很精準到位。比方他要去打板或拉昇,那必定有背後支持的邏輯,要麼板塊支持,短線與趨勢出現聯動,要麼符合當前熱點,有操作基礎,能夠引起市場注意,能進能脫手。關鍵就在於能有邏輯支持,有了邏輯支持後才有機會脫手。比方什麼熱點都沒有你搞進去漲停,市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樣就引起不了市場的關注,市場不關注它,那憑什麼人家又去跟風呢。遊資聰明就在於第一時間能把握住市場的主流,先知先覺搞進去,當大家看到熱點時,跟蹤操作後,散戶進,遊資脫手。所以把握住市場主流熱點,然後遊資點火,後面就出現跟風。明白這一點,當你能夠看到市場熱點時,給你一筆大資金,你也可以當主力當遊資,當你能把握住熱點題材後,你去打了板後,後面自然有人在上面去跟風和接力,有了題材,後面就會有人接盤。走得好連板,走得不好,逢高你可以脫手。

當大盤暴跌時,我們仍要去堅持主線,堅持逆勢板塊,這個主線需要領頭羊,我們跟到領頭羊就是了。大盤下跌時把眼睛睜大點,找出市場的投資機會!通信設備的上漲是由於工業富聯的首日上市,工業富聯本身也屬於通信設備板塊,那麼她的上市對於這個板塊有一些利好,這裡也存在技術上的聯動。這就是背後的邏輯,那既然是逆勢見紅,那就說明這個板塊可能存在投資機會,接下來要在板塊中去尋找機會。比方看這個板塊是否有趨勢股存在,若有趨勢股存在可以佈局趨勢股,若有短線潛伏型股可以佈局。當然這需要你精通趨勢股與短線股技術。

總之暴跌之後,哪類股票漲得最好?彼得林奇提出了兩點:第一,對持有的好公司股票要有堅定的勇氣,第二,要敢於低價買入好公司股票。

兩個關鍵點:發現好公司、低價買入

回顧2017年,情況確實如30多年前彼得·林奇講述的一樣。低估、優秀公司屢屢創出新高,白酒、家電、保險等漂亮50板塊,成為了整個市場領頭的板塊。2018年情況類似,醫藥、消費、食品等行業仍然是資金追逐的重心,恆瑞、片仔癀、海天味業等都是公認的優秀公司。

因此,暴跌之後的風格,如無意外會繼續“重演”,記住,好公司、低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