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打俄羅斯方塊,你合羣了,也就消失了(黑白先生)

人生就像打俄羅斯方塊,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黑白先生)

人生就像打俄羅斯方塊,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黑白先生)

魯迅在《而已集》最後,寫了一篇《小雜感》: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有時候想想,確實是這樣,美國埃默裡大學的英語教授馬克•鮑爾萊說過,“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但是,很多人因為害怕孤獨,因而想要合群,殊不知,這樣的合群,要求你改變自己曲意逢迎。最後,不但沒有驅散孤獨,更加迷失了自己。

叔本華說: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識的貧乏,以及俗氣成正比。所以說,越是合群,往往越代表著平庸。如何讓一顆白棋子在眾多棋子中脫穎而出?

把它放在一堆黑色的棋子裡就可以了,不管是二八定律,還是鶴立雞群,都是在講一個關鍵詞:特別。

實際上,你會發現,那些優秀的人都有些不太合群,不會隨大流,因為這樣的人活得很通透,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其實,時間是最公平的,每個人都只有雷打不動的24個小時。如果你將時間花在“合群、為迎合別人而活”上,就註定花在“自我提升”上的時間就少了。

當然,不合群不代表非要獨處。不合群指的是不盲目跟風,保持獨立思考和判斷,代表的是內心的一種孤獨。

獨處是個人離群索居,是外顯的狀態,而孤獨是內心深處的自我感受,哪怕是在群體中。有孤獨感的人自我意識強烈。如果一個人自以為是心胸狹隘封閉,孤獨對他來說就是寂寞無聊痛苦。如果一個人用開放的心態面對自己、面對世界,孤獨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一種感悟,在和他內心自我的對話中,他感受到生命的充實豐盈以及靈感閃現的喜悅。叔本華說,招致別人嫉妒的素質越出色,那具備如此素質的人就越加陷入孤獨。

莊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宋元君打算畫些東西,於是召集全國的畫師,畫師們來了之後,無不畢恭畢敬,行禮作揖之後安安靜靜地站在一邊。

只有一個畫師遲到了,行禮作揖之後,慢慢悠悠地走進畫室,解開衣襟,坦露上身,盤腿坐下,不顧及別人的目光,自顧自地調墨。

宋元君看到之後,選擇讓他為自己作畫。

宋元君的原因很簡單,這個人有真性情,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

成功需要堅定、智慧還有一點運氣。說實話,每一個成功者都有自己的偶然性和獨特性,其某些經驗和特質,並不太具有借鑑意義。

所以說,“成功學”最坑人的一點,就是彷彿你擁有了打雞血的努力,就會擁有整個世界。其實真正做的,我們應該努力去把握行業的本質,讓自己變得更加的稀缺。

古人曾經總結過一句話: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世人只記得邁克爾.傑克遜,記得蘋果...而不會記得後來的那些模仿者。人生就像打俄羅斯方塊,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