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举了,来狂欢啊

进入高考录取阶段,考生们开始陆续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十二年寒窗苦读总算要开花结果了,学子们都忍不住兴奋地搓搓手。

大家现在都觉得高考很艰难,其实回到唐朝,想要中个举就更艰难了。考生多,名额少,所以很多牛人都屡试不中,一旦中了,就跟范进中举了一样,要欢喜得发狂。

中举了,来狂欢啊

唐朝诗人孟郊有一首《登科后》:

中举了,来狂欢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中举了,来狂欢啊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好高兴的一个孟郊!杜甫是听到官军收复了大片的土地,才发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的豪语,而孟郊中举后比杜甫听到结束战乱的消息时还高兴。

孟郊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他比贾岛大了二十八岁,是贾岛的前辈。他还有个称号叫“诗囚”,这是后世的元好问送给他的。据说孟郊写不好诗就不出屋子,因此得了这么个称号。他早年生活贫困,多年屡试不第,中举时已经四十五六岁了。

而这首诗表明,唐代科举十分难考,才子太多,名额太少。只要中了举,肯定会像孟郊《登科后》一诗中所写的样子了——考中了就想疯狂一下,是后世范进中举样子的前身。

中举了,来狂欢啊

来讲讲唐朝文人具体在中举后都干些什么吧。

在唐代长安城的东南角有一片水域,名叫曲江池,简称曲江,是由泉水形成的。这里碧波荡漾,种植了大量荷花,江边又长满了菖蒲和芦苇。曲江池的东边,有一大片地稍微高出一点,这里叫芙蓉园,建满了亭台楼阁。而曲江池的西边,就是杏园和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有一座高塔,就是大雁塔。这一大片的地方都叫作乐游原,从汉代起兴建。每逢春天,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到曲江江畔游玩。姚合在《杏园》一诗中写道:“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人们摩肩接踵,热闹非凡,那场景就像是唐代的游园大会。当然,人群中有骑马的,又有坐车的,人太多了也会拥挤不堪。

到了唐玄宗年间,他为了去芙蓉园方便,就在长安城的城墙处修建了“夹城”,即两边是城墙,中间夹着一条大路。从大明宫到兴庆宫再直接到芙蓉园,大队人马在“夹城”中走,人们就看不见了。在那里,唐玄宗令群臣作诗,因此留下了大量写杏园、芙蓉园、曲江这一带的“应制”诗。后来,曲江池的泉水渐渐枯竭了,周围的亭台楼阁也成为了农田。现在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化,农田也没了,但从大雁塔往东,还能看到一些芙蓉园和曲江的遗址。

按照唐代的习俗,中举后先是要依次拜见主考和宰相大人,然后要去曲江畔,到芙蓉园、杏园等地参加大规模的宴会。宴会的名目繁多,有大相识、次相识、小相识、闻喜、樱桃、月灯、打球、牡丹、看佛牙等等。在宴会上,人们一起饮酒作乐,然后登上附近的大雁塔,并且在大雁塔上题名。

大雁塔正名叫大慈恩寺塔。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了纪念他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慈母之恩”,在长安修了大慈恩寺。寺庙在唐代规模宏大,有十三个院落,一千九百多间房屋,有三百多僧侣长住。玄奘法师取经回来后在这里翻译佛经,并口述了《大唐西域记》,效仿印度的模式在寺庙中建了这座高塔。当时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塔只有五层,不能登上去。到了武则天时期,大雁塔经过改建增高到十层。公元931年,大雁塔被再次改建,降至七层,以后又加修整,成了今天的样子。而大慈恩寺早已经毁掉了,只留下了大雁塔。现存的大雁塔高为六十四点五米,塔基南北约四十八点七米,东西四十五点七米,可以粗略地算作正方形。塔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各层都有楼板,可以从楼梯盘旋而上至塔顶。中国最高的塔有八十多米高,而六十米以上的塔就算很高的了,离得很远都能看到。

中举了,来狂欢啊

大雁塔与大慈恩寺

早在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岑参、高适、杜甫、储光羲、薛据五个人一起登临大雁塔,每人写了一首诗,除了薛据的以外都保存了下来。其中,岑参诗云“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杜甫诗云“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角度不同,各有一番风骨。章八元是大历六年(公元771年)的进士,在及第后登大雁塔写了首《题慈恩寺塔》,有“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之语,颇能结合刚中举的心情。

曲江宴会、雁塔题名都是唐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他们永远的追求。从唐僖宗年间开始,科举发榜正好在樱桃成熟的时节,中举的宴会也叫樱桃宴。那时,凡是中举的进士,到长安的平康里中的风月场所去游乐,只要出示表示中举的“红笺名纸”,就可以免费作乐。像孟郊那样“一日看遍长安花”其实是狂欢的开始,接下来就由他们自己去享受了。

不过,唐人并非中了举便能授官,还要经过吏部的考试,经过身、言、书、判的选拔方可。身是指相貌丰伟,言指言谈举止,书指书法行文,判指明辨是非,是对人综合形象能力的面试。

韩愈也曾多年通不过吏部考试而不得做官,压抑多年。

文| 侯磊

中举了,来狂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