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不要再勸別人趁熱吃飯,趁熱喝水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相信很多人,生活中常聽到老人的各種教誨,比如天冷要穿秋褲啦,不要喝冷水啦,女人生孩子要做月子啦,做月子不能刷牙洗頭,吹風啦.....雖然我們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但很多人還是會照做的。總感覺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但你有沒有想過,生活環境在變,有時候以前的道理,放在現在未必是正確的呢?比如很久之前人們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萬物圍繞地球轉,現在再回過頭看,是不是感覺很荒謬呢?

以後不要再勸別人趁熱吃飯,趁熱喝水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生活中我們也的確接受了很多老人的教誨,並且也在順理成章的在教育下一代。飯要趁熱吃,水要趁熱喝,這應該是我們都普遍接受的道理了吧。可能很多人生活中就是這麼做的,我們也總以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就會身體變差,就會生病,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以後不要再勸別人趁熱吃飯,趁熱喝水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以後不要再勸別人趁熱吃飯,趁熱喝水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最近由10個國家的23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腫瘤學》上發表了一篇名為《Carcinogenicity of drinking coffee, mate, and very hot beverages》的文章,讓大家對“多喝熱水”產生了質疑。文章稱,長期喝太熱的飲料(65℃及以上),可能會增加人體罹患食管癌的風險,而與飲料本身的類型關聯不大。

以後不要再勸別人趁熱吃飯,趁熱喝水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當我們喝熱飲或吃熱的食物時,65℃高溫足以使消化道造成慢性損傷,引發食管粘膜炎症,促進活性氮生成,合成亞硝胺。亞硝胺是已知的強致癌物,從而誘發食管癌。組織損傷可能造成DNA損傷,DNA產生的變化越大,發生食管癌的風險就越高。對於喜歡喝熱茶的人,茶中的鞣質會在高溫受損的部位沉積,刺激受傷的上皮細胞組織,使慢性潰瘍經久不愈,從而導致癌變。此外,長時間食用燙食還有可能引起食道裂孔疝,即高溫使食管裂孔擴大,腹腔臟器(主要是胃)通過膈食裂孔進入胸腔的一種疾病。

以後不要再勸別人趁熱吃飯,趁熱喝水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以後不要再勸別人趁熱吃飯,趁熱喝水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那麼問題來了,以後我們應該吃多少溫度的食物,又怎麼判斷溫度呢?專家建議,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至40℃左右,能耐受的最高溫度在50~60℃左右,超過65℃便足以燙傷粘膜。火鍋湯高達120℃、剛沏的茶水溫度在80至90℃、剛出鍋的餃子、麵條溫度約70至80℃、65℃的水只能抿一口……人體體溫約37℃,因此40℃的液體入口後是比較溫熱的。

以後不要再勸別人趁熱吃飯,趁熱喝水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所以以後不要再勸別人,多喝熱水,趁熱吃飯啦,你以為你是在關心他,其實你在害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