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拍卖成交“不温不火”,是受新玉米供应影响?

时至今日,临储周度成交表现仍是“不温不火”。那么,究竟是前期累计拍卖玉米尚未消化,还是需求量少了,抑或是南方新季玉米供应的缘故呢?这一切与当下的高温又有什么关系呢?

临储玉米拍卖无“热度”

玉米拍卖成交“不温不火”,是受新玉米供应影响?

昨日拍卖结果:计划拍卖约398.5万吨,实际成交117.6万吨,成交率29.51,最高价1660,最低价1400,平均价1541。

今日拍卖结果:计划拍卖约399万吨,实际成交79万吨,成交率19.79,最高价1610,最低价1350,平均价1428。

截至目前,2018年临储玉米拍卖累计成交量已经突破6000万吨。本周总成交率与上周成交率基本持平,从而看出临储玉米拍卖整体表现仍不佳。

养殖业复苏过程遇高温

进入7月份,随着国内存栏生猪采食量不断上升,饲料销量原本有望呈现上行趋势。可惜的是,7月下旬以来的持续高温直接导致短期下游畜禽采食量下降,这也是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缩量的原因之一。

据相关资料统计,对于生猪而言,在高温环境(28~35℃)相对于常温,15~30kg体重、30~60kg体重和60~90kg体重的生猪采食量分别下降11%、21%和23%(资料来源:艾地云1996)。白羽肉鸡高温时(35℃)采食量只有适温时的50%,且当温度在30~35℃之间时,气温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可高达4g。

南方新粮上市影响有多大?

7月末开始,广西、湖北、四川等南方地区新玉米相继上市;进入8月份,春玉米进入集中上市期。其中:湖北地区前期上市较早的孝感、荆门、仙桃、武汉地区春玉米7月底已大量上市,8月初襄阳地区陆续上市。据了解,目前湖北地区春玉米毛粮主流收购价格在1700元/吨,散装净粮上车价格在1800-1820元/吨,东北拍卖粮当地武汉码头自提价格在1850-1860元/吨,春玉米价格有50-60元/吨的优势。

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是华北春玉米上市的时节(市场人士表示,由于小麦收益不佳,2018年春玉米较上年产量有所增加);9月下旬开始华北夏玉米也将陆续上市。已经上市的南方春玉米使得销区市场选择更多。

2018年春玉米上市区域由西南向西北、华北扩散。虽然春玉米数量不多,且由于容重低、颗粒小等质量问题使得其面向的市场有局限,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位置更好以及作为新季作物得天独厚的年份优势,使得周边需求方采购积极性高涨。受此影响,主产区的2017年玉米及陈玉米到销区市场收紧,需求方按需提货,供给方竞争愈发激烈。

玉米价格走势“温水慢热”

近期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价格走势依然如“温水慢热”,华北局部贸易商囤粮心态松动,

深加工玉米收购价小幅震荡下滑。由于深加工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短期我国深加工行业理论效益整体盈利,而华北今夏玉米价格走强行情能否实现决定盈利持久性。

7月底,我国华北地区玉米价格震荡下跌,深加工挂牌价区间1860-1910元/吨,下降10-40元/吨,主要由于零星春玉米上市临近导致贸易商惜售心态松动;东北依然以竞拍玉米供应为主,周度成交率小幅回升,但成交价波动不大。虽然今夏优质玉米供应依然紧缺,华北部分企业甚至因为胚芽供应不足导致开机率不稳,但是优质玉米市场价格仅是温热水平,终端备货节奏偏慢。

华北玉米市场价格局部小跌,东北玉米淀粉价格再度上涨,蛋白粉、纤维和胚芽粕价格稳中有升,吉林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244元/吨,山东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约盈利25元/吨;国内玉米酒精与DDGS价格持稳为主,黑龙江西部每生产一吨玉米酒精理论盈利约942元/吨。

玉米拍卖成交“不温不火”,是受新玉米供应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东北高温之下令市场对于新季玉米产量表示担忧,但也正因为高温,我国饲料养殖需求受到冲击,加之南方新粮上市以及华北春玉米供应在即抑制了一部分需求,临储玉米拍卖不见起色自然已在情理之中。

此外,与去年同期相比,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规模化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饲料企业对于优质玉米备货的“计划性”也相对较强,所以在完成必要备货之后可静心等待新粮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