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劉邦爲鞏固皇權,不斷剷除異姓諸侯王,爲何獨獨留著長沙王?

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迭起,漢高祖劉邦看清時代趨勢,決意跟隨起事。楚漢戰爭時期,劉邦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勢力,使得情勢逆轉,反敗為勝,問鼎天下。

高祖劉邦為鞏固皇權,不斷剷除異姓諸侯王,為何獨獨留著長沙王?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稱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稱帝后的劉邦重新劃分、冊封了八個異性諸侯王,分別是齊王韓信、韓王信、燕王臧荼、燕王盧綰、梁王彭越、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以及長沙王吳芮。其實這八個諸侯王,臧荼、英布,吳芮之前歸附在項羽麾下之時便是王;而韓王信和趙王張耳以前皆是劉邦的盟友,張耳在劉邦登基當年便逝世了,其子張敖繼任為王;梁王彭越在楚漢之爭時立下赫赫戰功,齊王韓信則是漢高祖劉邦手下的第一功臣,先後平定山西、河北、山東。

高祖劉邦為鞏固皇權,不斷剷除異姓諸侯王,為何獨獨留著長沙王?

當時的高祖劉邦迫於形勢不得已冊封他們為王,等劉邦坐穩了皇位後,這些散居在各地的異姓王便成為威脅劉氏皇權的隱患,劉邦一直想剷除了他們。齊王韓信由於功高蓋主,桀驁不馴,起初被貶謫為淮陰侯,後來被設計殺害;韓王信遭到猜忌,投誠了匈奴;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和燕王臧荼由於涉及謀反而被逐一誅殺;趙王張敖受此牽連被捕入獄,後貶謫為列侯;燕王盧綰反叛後逃回匈奴而死。

高祖劉邦為鞏固皇權,不斷剷除異姓諸侯王,為何獨獨留著長沙王?

這八個異姓諸侯王中唯獨留下了長沙王吳芮,這是為何呢?

這不是因為劉邦仁慈手軟了,而是出於穩定西漢王朝政權的需要,由於長沙王吳芮在南方聲望頗高,若吳芮被剷除,將不利於南方的穩定。八個異姓諸侯王中也只有長沙王吳芮主動向西漢朝廷上交封地、軍隊,一副無慾無求的模樣,這使得劉邦放心不少。

高祖劉邦為鞏固皇權,不斷剷除異姓諸侯王,為何獨獨留著長沙王?

吳芮為人謹慎、行事低調,獲封長沙王后,只留長子在身邊,將其他兒子們都分散至各地。因為吳芮對南方的重要作用,對朝廷沒有二心,為人又處世低調,才能夠為劉邦所容,成為漢初保留的唯一異姓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