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也爆雷?中弘股份欠债40亿,传老板已跑路

中小房企洗牌第一弹?

房企也爆雷?中弘股份欠债40亿,传老板已跑路

变卖资产转移债务

7月23日已过,但中弘股份仍然未对深交所的问询作出任何回复。至此,针对这封问询函,中弘股份说好的回应,已经二度延期。

深交所的问询在7月12日发出,针对的是,中弘股份作价14亿元,转让全资子公司如意岛公司100%的股权,受让方是佳兆业旗下的罗胜特投资。

出售资产本来没啥,真正引发关注的,是一并被转走的,中弘股份总额达81.92亿元的债务。

中弘股份的公告显示,2015年,中弘股份向北京银行借的30亿贷款,现在,借款本息余额的18亿,都将随着如意岛公司一并转让出去。

另外,如意岛在2017年欠下青岛中商研的41亿元借款,也不再与中弘股份相关。

这买卖对中弘股份来说,看似相当划算,但让人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买方愿意当接盘侠,允许中弘股份没有有理地把18亿债务,甩锅给子公司如意岛,也尚不清楚,债权方是否接受大额债务就此转移。

所以,深交所的问询来了。

深陷债务危机

中弘急于甩锅的这80多亿,还只是其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

上周,中弘股份连发三份债务逾期公告。截至7月19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金额达44.06亿元,全部为各类借款。

事实上,这种连续出现债务逾期的情况,不仅只在7月才发生,从进入2018年开始,中弘股份就频繁开始欠债不还。

据小编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天,2018年以来,中弘股份一共发布了12份与债务预期相关的公告。

中弘股份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弘的负债总额为367.1亿元,负债率高达81.25%。其中,流动负债的总额为180.52亿元。而截至去年底,中弘股份的期末现余额仅有6.24亿元,存在巨大的偿债缺口,而在2017年末,中弘股份就已经逾期支付利息6320万元。

其年报还显示,2017年,中弘股份的财务费用高达14亿元,相比2016年激增了1039.87%,而其营收仅为10.16亿元。

7月13日,中弘股份公布了半年度业绩报告,预计亏损14亿元,财务费用则将较上年同期增加10亿元,去年这个数字为6253万元。

业绩连连亏损,但财务费用纷至沓来,还有接连到期的大额债务,中弘股份,恐怕要凉。

上市多年发展欠佳

中弘股份自2010年借壳上市以来,就一直表现平平,营收在10-40亿元之间反复波动,归属净利润则在2012年达到10.9亿元的顶峰后,持续下滑。

如果说,之前几年还是无功无过,在没有多大亮点的营收里,中弘股份还能勉强度日,到了2017年,这个情况就无法延续下去了。

因为,其在2017年遭遇了两大滑铁卢。

中弘股份的业务主要分为房地产和文旅两大块,房地产方面,它的很大一部分业务集中在北京,而文旅方面,近几年,它的重心逐渐摆在了海南上。

然而,进入2017年后,中弘股份的这两个主战场,都因为受到政策调控的缘故,而难以为继。

受京3.17商办项目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弘股份的御马坊项目和夏各庄项目(商业部分)销售停滞,而已经销售的御马坊项目,又因为中弘方面售后包租的不合规行为,而导致业主大量退房。

海南方面,除了房地产市场经历严格调控外,商业地产项目也受影响。比如在今年初,中弘股份的文旅项目如意岛就经历了海南省的“双暂停”影响。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中弘地产的房地产开发布局来看,它们大都位于景区周边,远离刚需族需求,也容易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因此导致了中弘地产近来的滞销局面。

而在文旅项目方面,文旅地产项目开发具有开发过程复杂、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有着较高的要求。显然,这对一个业绩数据平平的中小房企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而高杠杆扩张,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房企进击手段。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中弘股份的负债率一直的60-70%的范围内波动,但到了2017年底,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81.26%。而且中弘股份的借款利率还不算低,据其2017年年报,中弘股份各类融资渠道的年利率区间在6.3-9.8%。

中小房企面临洗牌

没有销售数据支撑,高杠杆发展积累下的债务,终于在去杠杆的环境下,开始爆发。

融资难、利率高,是今年房地产行业的关键词。在全行业面临资金紧张问题的情况下,房企的集中效应可能越发强烈,强者恒强,而中小房企则要在借不到钱的困境中,默默啃食高杠杆发展造成的苦果。

中弘股份这次面临的危机,纵然有其战略布局失误、经营不善的部分,但高杠杆遇上银根收紧所带来的行业致命阵痛,则是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所有房企都绕不开的一道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