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万亿大市场背后忽视不掉的保险行业痛点

深度|万亿大市场背后忽视不掉的保险行业痛点

尽管国内保险市场空间巨大且前景可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和各类新技术的洗礼,保险行业自身的弊病也更多的展现在了人们面前。一方面,保险渗透率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并不匹配,具体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却没有相应的风险应对方式;另一方面,保险行业整体的机制和创新跟不上自身的发展速度,目前的保险行业处在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但整体的硬件却仍比较落后。具体来说,保险行业的痛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信任问题

保险活动中保险主体需遵循的“最大诚信原则”,作为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意指要求合同双方应遵循最大善意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最大善意”根本难以客观评判,其实更多是应该建立在一个信任体系上。例如,保险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隐瞒合同条款,而投保人也为了获得更优惠的险种而隐瞒自身实际情况。另外,保险大数法则决定了保险经营需要在更大范围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但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保险公司之间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故意隐瞒或是不合作的态度,增加了社会道德风险,尤其是给保险欺诈以可乘之机。

信息安全问题

保险作为三大金融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做好其信息安全毋庸置疑。保险产业具有复杂的业务形态和密集的用户信息,信息系统和本身承载的价值极其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众所周知,数据是保险行业的战略资产,大数据应用对保险业务深度和广度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大数据应用过程中,涉及数据采集、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发布等多个过程,数据可能遭受泄露、丢失、被篡改等多方面威胁,其中需重点考虑完整性风险和隐私泄露风险

深度|万亿大市场背后忽视不掉的保险行业痛点

中介成本问题

传统保险业始终过度依赖中介机构,因此在非常多P2P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的层层代理下,大量的资金用于支付保险代理薪酬和企业运营,且伤害了部分的客户利益。甚至有媒体报道称,某保险代理其首年佣金费率已达到保费的150%。

据行业人士表示,保险公司会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销售渠道支付不同比例的销售佣金,一般而言,缴费期间越长的产品,佣金比例就越高;保障功能越强的产品,佣金比例就越高。而对于那些近年来新成立的中小寿险公司,由于均将拓展银保渠道作为主要的前期策略,个险业务则主要通过保险代理公司渠道发展,更是有各种形式的“小账”层出不穷。

此外,而随着近年来手续费大战的升级,激进的业务扩展模式遍地开花,实际的佣金远不止于此。

人工成本问题

据保险行业协会通过对114家保险公司的调研显示,行业人力成本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从2012年的3.99%上升到2014年的4.74%,产险公司的人力成本远高于寿险公司,达到16%以上。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持续走高,未来人力成本的总量还会进一步提高

调研显示,保险行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稳定在30%-31%之间,寿险公司人力成本占比在27%-30%之间,而产险公司则在32%-36%之间,总体高于寿险公司。但寿险公司人力成本占比逐年小幅提高,产险公司则呈小幅下降趋势,整体水平趋于稳定。不过不同企业之间人力成本的占比差距较大,且产险公司相对寿险公司差距更明显。

深度|万亿大市场背后忽视不掉的保险行业痛点

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得到保险保障之后改变日常行为的一种倾向。分为事前道德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

保险可能会对被保险人的防止损失的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叫做事前道德风险。举个例子来说,投保车险的人可能比未投保的人开车更莽撞一些,因为他们知道可以获得赔偿。就是说,因为保险,人们就变得比原来更大胆了,也不如原来小心防止事故发生了。

损失发生后,保险可能会对被保险人的减少损失的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叫做事后道德风险。例如享受失业保险的人可能比条件相同却没有失业保险的人在找工作时付出的努力要小。有医疗保险的人会比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更多去医院。

地域限制问题

保险行业各国的监管制度不一,传统保险产品的跨国购买自由度受到很大的局限。造成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和保险产品地域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比较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