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資料庫,是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重要基礎設施

老年人數據庫,這是一個很基礎性的工作,編者也曾為一些地方政府編制養老信息化方案,在走訪調研中發現,我們的相關部門對本地老年人口狀況掌握的並不多。

以前大家以為民政局應該是掌握老年人信息最多的部門,也是養老服務的重要監管部門和推動者,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從目前來看,很多地區的民政部門對自身養老方面業務的定位是對特定老年群體的服務,而不是全部,他們往往只是起到兜底作用,對本轄區內的90歲以上老人、貧困老人、失獨老人的兜底,而其他絕大部分老年人的老年生活他們是不涉及的。所以民政部門基本上只有他們兜底的那部分老人的信息,而且很簡單。那麼,戶籍管理部門呢?他們是管戶口的,應該清楚吧?其實也不是,因為戶籍管理的靜態特徵很明顯,上面的信息恐怕只有在變動時才會更新,而且戶籍在當代社會中越來越不重要,所以上面的信息也很有限,而且也不能反映老人當前的狀況,更麻煩的是,戶籍部門只有本地老人的信息,對於投靠子女或者前來養老的外阜老人的信息少之又少;還有,就是社保部門,但它們也僅有本地享受養老保險的老人信息,而農村老人,沒有參加社保的老人以及外埠老人的信息也是沒有。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只有老人的基本信息就夠了嗎?遠遠不夠,我們要建立完善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立醫養結合的養老體系,就需要對老人的各類信息都有動態的掌握,這些信息包括:老人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年齡、住址、電話等;子女或監護人信息,包括:姓名、關係、地址、電話等;疾病、診療及用藥信息,這些能反映老人當前的疾病方面的狀況;身體指標動態數據,比如:血壓、血糖、心跳。。。等等,這些能反映老人當前身體狀況,並根據身體指標數據作出預警和預測。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在構建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過程中需要採集的數據和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