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副書記信長星對市縣級科協深化改革試點工作作出批示

日前,省委副書記信長星在省科協黨組報送的《關於市縣級科協深化改革試點工作有關情況的報告》上作出批示,對改革試點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2017年9月,省科協啟動市縣級科協深化改革試點工作,遴選10家市縣級科協緊扣強“三性”、去“四化”、建設“三型”組織、履行“四服務”職責改革主線,重點圍繞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推進科協基層組織建設、助力創新驅動和縣域經濟發展、提供科普公共服務等方面開展試點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鄉鎮(街道)科協組織等進一步健全。靈璧縣、潁上縣、無為縣實現了鄉鎮科協全覆蓋。銅陵市銅官區鄉鎮、辦事處、區直管社區全部建立科協。安慶市在全市147個鄉鎮(街道)中建立科協89個。宿松縣的18個社區全部成立科協。基層組織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潁上縣、靈璧縣在每個鄉鎮都建有主導農業或特色農業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以下簡稱農技協)。安慶市建立7個省級以上園區科協,在51家規上科技型企業中建立科協。宿松縣在160家中小型企業成立科協。基層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潁上縣依託鄉鎮科協,組織農民參加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37萬多人參加,位列全國縣級參賽單位第3位。靈璧縣組織各級農技協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200多期,培訓人員1萬人次,90%的受培人員掌握1-2門實用技術。

二是服務黨委政府工作大局能力進一步提升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各試點單位注重發揮科協組織網絡優勢。無為縣科協與中國兵工學會等3家全國學會建立緊密聯繫,促成縣政府與這些全國學會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建立4個全國學會專家工作站和2個省級學會工作站,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正在籌建安徽省電纜產業軍民融合學會企業協同創新聯合體。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各試點單位充分發揮科協組織智力優勢。蕪湖市科協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成為第一批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範市,市科協會同有關部門廣泛徵集企業技術需求,建立項目庫;成立中國科協創新驅動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蕪湖分中心,為企業提供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

三是提供的科普公共服務更加普惠高效。服務脫貧攻堅。潁上縣組織縣級學會、農技協等50名專家與300戶貧困戶進行對接,助力近千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靈璧縣科協開展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專家行動,對4000名貧困村農民進行技能培訓。

提高科普工作的時效性和實效性。宿松縣科協針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及時編印科普宣傳畫冊和宣傳片,組織科技工作者和師生深入群眾身邊開展科普宣傳。潁上縣科協針對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現象,組織鄉鎮科協在348個村(社區)開展科普文明戶評選活動,宣傳倡導移風易俗。擴大科學普及的覆蓋面。各試點單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普宣傳,在村(社區)建立科普中國e站,在電視臺開設《科普大篷車》欄目。潁上縣在全縣30個鄉鎮各建成一個集“黨建、科普、文化”於一體的標準化科普活動站。

四是思想政治引領力得到增強。各試點單位把增強科協組織的政治性放在深化改革的第一位,組織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蚌埠市科協成立市科技社團黨委,負責領導和管理所屬學會黨建工作,實現學會黨組織全覆蓋;在學會中組織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教育;建立學會黨建工作活動紀實專題報告制度。靈璧縣科協探索形成了“協會加支部、黨員帶農戶”的農技協發展模式,全縣34個農技協全部建立黨支部,黨員會員2115人,該縣虞姬養雞協會黨支部開展“黨員先鋒崗”和黨員“一對一”幫扶活動,並建立考評制度,黨員參與率100%、合格率100%。(文秘組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