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記憶,不該被遺忘的天眼之父——南仁東

為祖國發展默默付出的人,不該被遺忘【三】

國家記憶,不該被遺忘的天眼之父——南仁東

天眼之父——南仁東

南仁東,1945年2月,生於吉林省遼源市,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射電天體物理和射電天文技術與方法,負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科學技術工作。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2017年7月,入選為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 南仁東於1945年出生,1963年就讀於清華大學,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博士學位。後在日本國立天文臺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進入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工作。1994年起,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負責編訂FAST科學目標,全面指導FAST工程建設,並主持攻克了索疲勞、動光纜等一系列技術難題。2016年9月25日,其主持的FAST落成啟用。 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

國家記憶,不該被遺忘的天眼之父——南仁東

1963.09-1968.07,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真空及超高頻技術專業,學士。

1968.12-1978.09,吉林省通化市無線電廠,技術科長。

1978.09-1981.07,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導師王綬琯,理學碩士。

1982.09-1987.07,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導師王綬琯,理學博士。

1987.09-1989.08,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助理研究員(1985.12-1987.05 荷蘭德雲格勒天文臺訪問學者)。

1989.09-1992.10,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副研究員。

1992.10-2008.04,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0.09-1991.09 日本國立天文臺客座教授;1996.09-1997.04 日本國立天文臺客座教授)。

2008.04,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

國家記憶,不該被遺忘的天眼之父——南仁東

從1994年開始,提出利用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建設巨型球面望遠鏡作為國際SKA的單元,啟動貴州選址。14年艱苦創業,任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主持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主編科學目標,指導各項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其模型試驗。期間國外曾出南仁東現有工資的300倍聘請他,但南仁東拒絕了,經過20年的努力,FAST 終於建成了,成為舉世矚目的工程奇蹟。FAST,開創了建造巨型射電望遠鏡的新模式。作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FAST將在未來10~20年保持世界設備的領先地位;

2016年9月“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前,南仁東已罹患肺癌,並在手術中傷及聲帶。他患病後依然帶病堅持工作,儘管身體不適合舟車勞頓,仍從北京飛赴貴州,親眼見證了自己耗費22年心血的大科學工程落成。

國家記憶,不該被遺忘的天眼之父——南仁東

中國天眼從選址到建成總計22年,只為那一眼萬年。科學的圓畫得越大,圓圈外的未知就更大。但正因為無數南仁東們,中國科學走得更高看得更遠。仰望星空的時候,請記住曾經的領路人。23年時間裡,他從壯年走到暮年,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成就了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緬懷南老,致敬科學精神!

以後再想起FAST可別忘了他。

向為社會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致敬。

喜歡的可以關注我,下期將繼續更新,為我們國家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