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

8月9日是上杭蓝溪镇的“圩天”,本该是村民高高兴兴赶集购物的日子,黄潭村村民黄某民却遇上了麻烦事。前几日他打算建一座化粪池,已经购置了材料,请人挖好了坑,关键时候邻居却出来阻拦。双方因为这件事情发生激烈争执,横生的枝节可把黄某民着急坏了,这时候他想到求助人民调解,希望通过调解有一个合理的说法。

纠纷缘起

蓝溪司法所接到黄某民的调解申请后,工作人员仔细听取了他对纠纷情况的陈述,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在黄某民老屋门口的一块空地上,调解员看到了约2平米左右的深坑,以及还未“就位”的一座PE材质化粪池。原来黄某民夫妇的儿子常年外出务工,留下老两口住在老屋内,由于年老行动不便,夜起如厕给老人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难。为此,老两口合计着将紧挨老屋门口一侧的杂房改建成卫生间,并在墙外空地上建化粪池。

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纠纷经过

从购买化粪池到挖坑刨土,一切进展顺利。按照老人最初预想,不久之后如厕之困将成为历史。正当黄某民想把化粪池放进坑里时,邻居黄某生阻止了他的行为,担心PE材质化粪池用久之后容易发生泄漏,污染生活用水。在黄某生的指引下,调解员在离深坑约2米处看到一口水井。据介绍,这口井是纠纷双方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为了证明PE材质化粪池质量过关,黄某民当场站到化粪池上并上下来回跳跃,表示化粪池很结实,不存在发生泄漏的情况。黄某生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一定寿命,防患于未然好过已然状态下的补救,坚决不同意黄某生将化粪池建在此处。双方都没有让步的意思,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纠纷调解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得悉黄某民与黄某生系堂兄弟,平时相处融洽,便从珍惜睦邻友好关系的角度将双方召集到一起,先缓和紧张气氛,再说事说理。经过一番调查了解,调解员已经掌握了纠纷的具体情况,看到一筹莫展的黄某民,说道:“黄某民,刚才黄某生说的也有道理,做事情要长远打算,这口井是你们双方共用的生活水源,如果发生污染,对大家的身体造成的危害损失更大,希望你能慎重考虑”。面对调解员的劝解,黄某民表现得无奈,道:“也不想在家门口建化粪池,实在是人老了需要,也没有其他适当的选址。”

就在大家都觉得已经无计可施的时候,心细的调解员看到黄某民老屋南侧有一块菜地,菜地上有一间杂房。黄某民告诉调解员,这间杂房平时堆放一些杂物,使用频率不高,前两年本来想在菜地上建房,因故给耽搁了。调解员顿时心生一计,何不将此杂房改建成卫生间,将化粪池选址移到这里?如此一来,虽然卫生间离主屋远了一些,可避免了一出门就是化粪池的尴尬,也能消除与邻居因此产生的隔阂,今后黄某民建房时还能再次利用该化粪池。

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纠纷化解

调解员当即调整了思路,将想法提出来供双方当事人参考。黄某生同意了调解员的方案,黄某民还心存顾虑,觉得自己在家门口建化粪池未妨碍别人,且已经花钱动工,半途而废损失较大。为此,调解员通过电话与黄某民的儿子取得联系,一起做通黄某民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黄某生考虑到黄某民确实年老不易,愿意承担黄某民挖坑和填土的全部费用。最终,黄某民也赞同了调解员的观点。

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一起因为一座化粪池引起的堂兄弟之间的纠纷,调解员快速响应,积极调解,只用不到3个小时就成功将其化解,从而挽救了可能因小事而破碎的亲属关系,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稳定。

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