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建化糞池,上杭兩兄弟互不相讓,看看是怎麼解決的?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內容

8月9日是上杭藍溪鎮的“圩天”,本該是村民高高興興趕集購物的日子,黃潭村村民黃某民卻遇上了麻煩事。前幾日他打算建一座化糞池,已經購置了材料,請人挖好了坑,關鍵時候鄰居卻出來阻攔。雙方因為這件事情發生激烈爭執,橫生的枝節可把黃某民著急壞了,這時候他想到求助人民調解,希望通過調解有一個合理的說法。

糾紛緣起

藍溪司法所接到黃某民的調解申請後,工作人員仔細聽取了他對糾紛情況的陳述,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實地調查。在黃某民老屋門口的一塊空地上,調解員看到了約2平米左右的深坑,以及還未“就位”的一座PE材質化糞池。原來黃某民夫婦的兒子常年外出務工,留下老兩口住在老屋內,由於年老行動不便,夜起如廁給老人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困難。為此,老兩口合計著將緊挨老屋門口一側的雜房改建成衛生間,並在牆外空地上建化糞池。

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糾紛經過

從購買化糞池到挖坑刨土,一切進展順利。按照老人最初預想,不久之後如廁之困將成為歷史。正當黃某民想把化糞池放進坑裡時,鄰居黃某生阻止了他的行為,擔心PE材質化糞池用久之後容易發生洩漏,汙染生活用水。在黃某生的指引下,調解員在離深坑約2米處看到一口水井。據介紹,這口井是糾紛雙方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為了證明PE材質化糞池質量過關,黃某民當場站到化糞池上並上下來回跳躍,表示化糞池很結實,不存在發生洩漏的情況。黃某生認為任何事物都有一定壽命,防患於未然好過已然狀態下的補救,堅決不同意黃某生將化糞池建在此處。雙方都沒有讓步的意思,調解工作陷入僵局。

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糾紛調解

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得悉黃某民與黃某生系堂兄弟,平時相處融洽,便從珍惜睦鄰友好關係的角度將雙方召集到一起,先緩和緊張氣氛,再說事說理。經過一番調查瞭解,調解員已經掌握了糾紛的具體情況,看到一籌莫展的黃某民,說道:“黃某民,剛才黃某生說的也有道理,做事情要長遠打算,這口井是你們雙方共用的生活水源,如果發生汙染,對大家的身體造成的危害損失更大,希望你能慎重考慮”。面對調解員的勸解,黃某民表現得無奈,道:“也不想在家門口建化糞池,實在是人老了需要,也沒有其他適當的選址。”

就在大家都覺得已經無計可施的時候,心細的調解員看到黃某民老屋南側有一塊菜地,菜地上有一間雜房。黃某民告訴調解員,這間雜房平時堆放一些雜物,使用頻率不高,前兩年本來想在菜地上建房,因故給耽擱了。調解員頓時心生一計,何不將此雜房改建成衛生間,將化糞池選址移到這裡?如此一來,雖然衛生間離主屋遠了一些,可避免了一出門就是化糞池的尷尬,也能消除與鄰居因此產生的隔閡,今後黃某民建房時還能再次利用該化糞池。

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糾紛化解

調解員當即調整了思路,將想法提出來供雙方當事人參考。黃某生同意了調解員的方案,黃某民還心存顧慮,覺得自己在家門口建化糞池未妨礙別人,且已經花錢動工,半途而廢損失較大。為此,調解員通過電話與黃某民的兒子取得聯繫,一起做通黃某民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黃某生考慮到黃某民確實年老不易,願意承擔黃某民挖坑和填土的全部費用。最終,黃某民也贊同了調解員的觀點。

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一起因為一座化糞池引起的堂兄弟之間的糾紛,調解員快速響應,積極調解,只用不到3個小時就成功將其化解,從而挽救了可能因小事而破碎的親屬關係,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的安定穩定。

因建化粪池,上杭两兄弟互不相让,看看是怎么解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