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螺丝钉”——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紫云产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

脱贫路上的“螺丝钉”——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紫云产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

在紫云,有这么一个人,在群众眼里,他和蔼可亲;在同事心里,他严肃可敬。他就是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紫云自治县产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

脱贫路上的“螺丝钉”——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紫云产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

当“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号角吹响时,面对杂乱繁多的工作和未成规模的入园企业,陈佳兵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2015年冬天,陈佳兵在黄鹤营村走访中,了解到了村委组织的期望和产业扶贫的需求,他心里有了初步的目标。

“群众有需求,相信我,我就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我要当好脱贫攻坚的‘螺丝钉’,连接好每一个环节。”陈佳兵深感脱贫攻坚工作是群众的期盼,他身体力行渗入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招商入驻、产业引进投产、服务扶持企业、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等工作中,他的脱贫思路越来越清晰、信念越来越强烈,园区扶贫工作逐步迈入正轨。

2016年初,紫云产业园区承担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虽然不懂工程建设,陈佳兵还是主动承担工作责任,负责项目统筹协调,督促推进。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他走遍了新建的每幢楼,查看每个施工细节,注重每个环节,提出工作方法,经他发现的问题,在限时内均得到及时整改。为确保工程进度,实行挂牌监督、工期倒排,他亲自带着干部职工陪着施工队伍加班加点,如期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3511人全部按时搬迁入住。

“怎么搬、要搬谁、搬了谁、谁搬了。”面对产业园区970户3511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陈佳兵记不清有多少夜晚辗转于工地、办公室和会场,了解项目进展,听取群众需求。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住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陈佳兵说道,搬迁只是开始,住得下才是目的。

脱贫路上的“螺丝钉”——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紫云产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

陈佳兵告诉记者,搬迁群众文化素质参差不一,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为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他牵头组建了园区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手把手教搬迁群众开防盗门,聘请人员教群众使用电梯,开展生活观念引导、就业指导,提供“一条龙”服务。制定安置小区铺面出租优惠政策,合理安排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培育餐饮、鲜菜、食品店、五金、文具等微小个体经营户31家,搬迁户创业5户,解决群众就业60多人。

“搬得出”是群众的心愿,“稳不住”是群众的心结,“能致富”是群众的期盼。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致富,陈佳兵紧抓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拓宽群众就业的门路,积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园区企业就业平台,一家企业一家企业的了解就业岗位,一户一户地统计务工意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企业与搬迁户就业培训,达到用工条件的,按照工资标准同等、服务质量不减的要求组织贫困家庭人员进厂务工,先后向制鞋企业输送普工600余人次,解决就业100多人,平均工资在2000元以上,向石材厂输送贫困家庭就业人员近100人次,解决就业50多人,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其他企业解决就业100多人,使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基本实现“进厂一人、脱贫一户”。

此外,陈佳兵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帮扶企业成长,增加就业岗位,服务企业,做到随叫随到。引进的欧莉莎鞋业,工厂有实力,发展十分迅速,东莞的发展管理模式与当地进厂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习惯冲突时有发生,纠纷不断,他始终做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协调处理,及时与老板和群众沟通,与老板做朋友,共谋融入发展之道,经过半年的时间,企业用工达400多人,成为园区最大的制鞋企业,目前还能提供就业岗位1500人。引进的佳宏鞋业,面临生产线用工困难的问题,陈佳兵及时帮助与大坡村沟通协调,把村办鞋面加工厂委托佳宏管理,实现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解决就业100多人,在县城区的松山街道创办鞋面厂,可以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人。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党员干部就要敢于奉献、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灵活用好富民政策,脚踏实地帮贫困群众寻找脱贫出路。”如今,陈佳兵通过带动、帮助、扶持等各种工作形式扶志强心,感染和激发贫困群众走致富路的心理愿望,使困难群众增加收入,走出贫困。(来源:安顺日报 陈拯 本报记者姚福进)

脱贫路上的“螺丝钉”——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紫云产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