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的「螺絲釘」——記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紫雲產業園區黨政辦主任陳佳兵

脱贫路上的“螺丝钉”——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紫云产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

在紫雲,有這麼一個人,在群眾眼裡,他和藹可親;在同事心裡,他嚴肅可敬。他就是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紫雲自治縣產業園區黨政辦主任陳佳兵。

脱贫路上的“螺丝钉”——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紫云产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

當“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號角吹響時,面對雜亂繁多的工作和未成規模的入園企業,陳佳兵對未來充滿了迷茫。

2015年冬天,陳佳兵在黃鶴營村走訪中,瞭解到了村委組織的期望和產業扶貧的需求,他心裡有了初步的目標。

“群眾有需求,相信我,我就要盡我所能幫助他們。我要當好脫貧攻堅的‘螺絲釘’,連接好每一個環節。”陳佳兵深感脫貧攻堅工作是群眾的期盼,他身體力行滲入到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招商入駐、產業引進投產、服務扶持企業、幫助群眾解決就業等工作中,他的脫貧思路越來越清晰、信念越來越強烈,園區扶貧工作逐步邁入正軌。

2016年初,紫雲產業園區承擔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工程,時間緊,任務重。雖然不懂工程建設,陳佳兵還是主動承擔工作責任,負責項目統籌協調,督促推進。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他走遍了新建的每幢樓,查看每個施工細節,注重每個環節,提出工作方法,經他發現的問題,在限時內均得到及時整改。為確保工程進度,實行掛牌監督、工期倒排,他親自帶著幹部職工陪著施工隊伍加班加點,如期完成各項工程建設任務,3511人全部按時搬遷入住。

“怎麼搬、要搬誰、搬了誰、誰搬了。”面對產業園區970戶3511人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陳佳兵記不清有多少夜晚輾轉於工地、辦公室和會場,瞭解項目進展,聽取群眾需求。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住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陳佳兵說道,搬遷只是開始,住得下才是目的。

脱贫路上的“螺丝钉”——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紫云产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

陳佳兵告訴記者,搬遷群眾文化素質參差不一,生活習慣一時難以改變。為幫助搬遷群眾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他牽頭組建了園區物業管理服務公司,手把手教搬遷群眾開防盜門,聘請人員教群眾使用電梯,開展生活觀念引導、就業指導,提供“一條龍”服務。制定安置小區鋪面出租優惠政策,合理安排搬遷群眾就業創業,培育餐飲、鮮菜、食品店、五金、文具等微小個體經營戶31家,搬遷戶創業5戶,解決群眾就業60多人。

“搬得出”是群眾的心願,“穩不住”是群眾的心結,“能致富”是群眾的期盼。

為了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致富,陳佳兵緊抓產業發展的“牛鼻子”,拓寬群眾就業的門路,積極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充分發揮園區企業就業平臺,一家企業一家企業的瞭解就業崗位,一戶一戶地統計務工意向,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企業與搬遷戶就業培訓,達到用工條件的,按照工資標準同等、服務質量不減的要求組織貧困家庭人員進廠務工,先後向製鞋企業輸送普工600餘人次,解決就業100多人,平均工資在2000元以上,向石材廠輸送貧困家庭就業人員近100人次,解決就業50多人,平均工資3000元以上,其他企業解決就業100多人,使有勞動能力的搬遷家庭基本實現“進廠一人、脫貧一戶”。

此外,陳佳兵積極引進優質項目,幫扶企業成長,增加就業崗位,服務企業,做到隨叫隨到。引進的歐莉莎鞋業,工廠有實力,發展十分迅速,東莞的發展管理模式與當地進廠務工人員的生產生活習慣衝突時有發生,糾紛不斷,他始終做到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協調處理,及時與老闆和群眾溝通,與老闆做朋友,共謀融入發展之道,經過半年的時間,企業用工達400多人,成為園區最大的製鞋企業,目前還能提供就業崗位1500人。引進的佳宏鞋業,面臨生產線用工困難的問題,陳佳兵及時幫助與大坡村溝通協調,把村辦鞋面加工廠委託佳宏管理,實現雙方互利互惠,共同發展,解決就業100多人,在縣城區的松山街道創辦鞋面廠,可以提供就業崗位200多人。

“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役,黨員幹部就要敢於奉獻、勇往直前、攻堅克難,靈活用好富民政策,腳踏實地幫貧困群眾尋找脫貧出路。”如今,陳佳兵通過帶動、幫助、扶持等各種工作形式扶志強心,感染和激發貧困群眾走致富路的心理願望,使困難群眾增加收入,走出貧困。(來源:安順日報 陳拯 本報記者姚福進)

脱贫路上的“螺丝钉”——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紫云产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