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爲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最近姚晨的一段演講引發眾人共鳴。

她在《星空演講》講述了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

是的,這個曾紅極一時的喜劇女主和微博女王,在生完兩個孩子之後,迎來的不只是對生命的嶄新體悟,還有中年女性無可逃遁的困境,以及花無百日紅的殘酷競爭。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作為媽媽,生產後身材走樣,脂肪纏身,肌肉鬆懈,要想方設法對抗地心引力。

作為演員,因接連生倆娃,錯過好戲好導演,女演員最好的黃金5年,悄然流逝。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想拓寬戲路,多做嘗試,結果遭遇質疑否定,拍了再多作品被人記住的還是曾經的經典角色。

想化被動為主動創業開公司,結果生完兩個娃,打算重整旗鼓的時候,最後一個員工收拾行李離職。

當媽以後的姚晨,同樣沒逃過整個社會長久以來對女性的期待:你是如何兼顧事業和家庭的?

可她很困惑“為什麼從來沒有人問我老公這個問題?”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在當媽的責任和做演員的尷尬境地中,姚晨說:

事業和家庭是無法兼顧的。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是的,時代變化之快,裹挾著人平地起又瞬間落,紅極一時手握資源的女明星都因生育而失去部分選擇權,何況普通女性呢?

在生育的困惑面前,太多女性不是不想生娃,而是“不敢”生娃。

上世紀實行計劃生育,在享受了相對人口福利後,如今不得不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恐慌。

2015年開始開放二胎政策,可新生人口增長不升反降。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數據顯示,2017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可無論怎樣刺激生育,適婚女性並不買單——90後何止不想生孩子,她們連婚都不想結了。

沒錯,這個時代,女性要為生育買的單,實在太沉重了。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十月懷胎的艱難、生產時要經歷“生死門”我們就先不說了,生產後,要面對的職場壓力、養育壓力,才是剛剛開始的無休止的“鬼門關”。

就像姚晨所言,產後選擇進入職場的,會被質疑“女人別那麼要強,顧好家才是第一位”;

而且你拼死重新進入的職場,並不會對你更加客氣。

話說,在養育成本那麼高昂的情況下,社會有沒有意識到,女性進入職場,也是不得已——沒有奶粉、紙尿布、學區房和夏令營,誰不希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職場不公從大學畢業就開始顯現,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就“潛規則”裡儘量選擇男性,因為不願意為女性生育這幾年買單;特別無良的企業,想開除女性員工又捨不得賠償,各種下作手段都用得出,逼你辭職。

這不能全怪用人單位,在一切都變得太快的今天,用人單位自顧不暇,買單生育對他們來說的確是巨大的付出。2018年應屆畢業生數量創新高,經濟形勢如此嚴峻,誰不願意用“不用下班接孩子、能出差能熬夜更有體力”的年輕人呢?

所以,絕大多數產後迴歸職場的女性,要麼求職難,要麼從低端工作重新開始。晉升、加薪這種事,會逼的你必須付出異於常人的巨大代價。

中國媽媽要買的第一個單:嚴峻、又不規範的職場環境對生育女性的冷漠和壓榨。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那麼選擇做全職媽媽的呢?

目前的國情,大部分全職媽媽24小時在線上崗,卻從無績效考核成績。洗衣做飯帶娃餵奶被理所當然地當作“so easy ”的事情,每天陷在孩子屎尿屁和語數外的世界裡,連“一聲嘆息”都被看成“矯情”。

全職媽媽的付出是沒有辦法量化的,在市場上也不可能流通,你能依仗的,就是丈夫的良心和自己的好運。(戳舊文在中國,全職媽媽是一份高危職業。)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依仗不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失去了經濟權和話語權,只能默默忍受守寡式婚姻和喪偶式育兒的現狀,過得忍氣吞聲。

東南亞男權文化語境裡,傳統文化並不站在女性這邊,女性生育後選擇離婚,集體潛意識文化的心理壓力是巨大的。

前天我們寫了一個雙胞胎溺亡事件,一個讀者的留言讓我印象深刻。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這條留言看得我心裡十分難受。

在中國,孩子的成長,基本被默認為“媽媽單方面的責任”。

生男生女,明明是男性染色體決定,但婆家有足夠底氣拿這件事刁難兒媳;孩子學習不好,沒人問爸爸付出什麼,劈頭蓋臉“媽媽怎麼教的”。

爸爸陪孩子散個步,就被交口稱讚,但孩子有一點疏忽,人們第一指責對象就是媽媽。

這個月都在新西蘭遊學,我的Homestay住家Vicky跟我閒聊。她告訴我,她丈夫為了撫養兩個孩子主動調整了好幾次工作,並且,他們在一起擁有兩個孩子,相戀的第16年才結婚,我連連表示她很酷。

Vicky連連搖頭:“這在新西蘭很正常。”

我問她,不結婚不怕被非議嗎?她反問我:“為什麼要被非議?我們可是第一個女性擁有選舉權的國家。你要知道,我們現在的女總理,也是未婚先孕,且男友做了全職爸爸。”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新西蘭女總理阿德恩與她的伴侶克拉克·蓋福德未婚擁有愛的結晶,男友表示將做全職爸爸。)

頓了一下,她問我,“是不是因為中國只有一任女總統(武則天),而且一直被罵?”

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她,我該怎麼說,在今天的中國,重男輕女、女嬰生下來被遺棄,依然是極度普遍的現象呢?

中國媽媽要買的第二個單:傳統文化、集體潛意識對生育女性的極端苛責。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我經常說,婚姻並不會改變一個獨立女性,但生育會,因為孩子的任何一點傷痛,對媽媽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你是我最堅強的盔甲,最脆弱的軟肋。”

但平心而論,而今的大環境適合兒童生活嗎?

屢屢爆出的幼兒園虐童事件,假疫苗猖獗,各種拐賣兒童受到的刑罰輕微,以及前段時間,北京曝出參加某大品牌的夏令營的女童遭遇性侵......

這些事,隨著一陣熱點過去後,還有然後嗎?

中國媽媽要買的第三個單:大環境讓生育女性承擔的巨大不安全感。

“生育”這件事,靠的不是大聲疾呼,而是可靠的政策福利支撐。

是的,我們也知道人口下降很厲害,如果希望用生育減少老齡化對社會的影響,必須切實保障女性利益的生育政策。

  • 比如,《新婚姻法》有沒有切實保證女性在婚姻裡的權益,說白了能不能保證一個女人,不會在人到中年生了倆娃,武功廢盡,假如遭遇離婚和遺棄,不至於淨身出戶,甚至被剝奪撫養權。
  • 職場相關法律,不是在市場競爭的實質下,變相把女性趕出職場,而是切實承擔起女性生育的義務,天天說中國人勤勞肯幹,創造了多少GDP,母親不該最先被保護嗎?孩子不是祖國的未來嗎?
  • 北歐的生育政策,是給父親半年到一年的陪產假,既一定程度減輕母力,又推動父親真正走進家庭。所以,討論生育政策,可不可以不要把所有重點都放在“母親”這個身份上?法律又要求父親為“生育”付出什麼呢?僅僅像動物一樣,付出一顆精子嗎?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調查顯示,那些經過陪產假帶娃的爸爸,角色進入更快,親子關係更好,對家庭投入更多。)

我知道,一定有悲觀的女性會說,給這些爸爸們產假,他們也是睡覺打遊戲。但瑞典剛實行這個政策的時候,也只有3%的爸爸響應,今天呢?歐洲奶爸滿天飛,在歐美的任何一個角度,爸爸帶娃都是非常正常的事兒。

凡事需要有開頭,態度和導向,代表了時代的呼喚。

姚晨含淚演講:中國女性為生育到底買了多沉重的單?

(前幾天網上流傳的一個辭職奶爸,兩口子自己帶娃,沒有老人能幫忙,爸爸是外企員工,媽媽從事金融行業,為了更好養育孩子,決定一個人全職帶娃,倆人考慮媽媽賺錢能力強,但不喜歡做家務、帶孩子和陪寫作業,那位爸爸話說“正好她不喜歡做的事情我來做”。

我想說,理性的家庭,從來都應該是分工合作,取長補短,以整個家庭為一個共同利益體,講進退。)

姚晨的演講的確觸動了我。

她畢竟是有話語權的人,至少她讓公眾看到了:一個紅極一時的女明星為生育付出的代價的是——不再紅了。

多少普通的、沒有任何話語權的女性,因為生活壓力所逼、因為得不到任何親人的理解,因為產後抑鬱,選擇不再活下去,我們永遠不得而知。

生育不能讓女性買所有的單。

希望女性的生存環境能儘快得到改善,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

可孩子的媽媽都活不好的話,哪有什麼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