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爆發瘋狂搶人大戰!

十餘城市爆發搶人大戰,上海也在其中。這13個領域的人才有福了!

一線城市爆發搶人大戰

又一個一線城市加入搶人大戰!

26日下午,上海開了一個特別的“大會”。在此次大會上,《上海加快實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出臺。

上海將重點聚焦哪些領域造就高峰人才?此次方案給予明確,將聚焦在本市有基礎、有優勢、能突破的重點領域,主要有13個領域包括:

宇宙起源與天體觀測、光子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與計算科學、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量子科學、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大數據。

“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突出成就、一般處於本領域全國前5名或國際前20名,或年富力強、活躍在創新創業一線,具有成長為世界級高峰人才的潛力。”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上海支持的高峰人才應具備的核心條件。

成為上海的高峰人才將享受什麼福利呢?

在社會保障方面,方案設計從建立住房支持、實施落戶綠色通道、優先申辦中國國籍和外國人在華永久居留、完善養老醫療保險待遇、開闢結匯換匯綠色通道、健全交通出行保障機制、保障配偶子女相關待遇等7方面提供系統保障,解除高峰人才及其團隊的後顧之憂。其中政策包括:

“採取購房補貼、租房補貼、人才公寓等多種形式,系統解決在滬工作期間的長期穩定居住需求”;

“高峰人才及其家屬、核心團隊成員及其家屬可以直接辦理本市戶籍”;

“優先推薦高峰人才及其直系親屬、核心團隊成員及其直系親屬申辦加入、恢復中國國籍和獲得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允許高峰人才及其核心團隊成員使用支持資金購買商業養老和商業醫療保險”;

“允許高峰人才及其核心團隊成員將在滬的薪酬收入、成果轉化收益等合法收入匯至境外”等。

也就是說,這13個領域的優秀人才,不僅自己可以直接落戶上海,其家屬也可以直接落戶上海,還可以享受購房和租房補貼。

北京也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吸引人才,最快5個工作日可落戶。根據措施,凡是符合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方向並達到一定條件的科技創新人才、文化創意人才、金融管理人才、專利發明者和北京市緊缺急需的自由職業者,均可申請辦理引進北京。引進人才無產權房屋的,可在聘用單位的集體戶或聘用單位所在區人才公共服務機構的集體戶辦理落戶。引進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隨調隨遷。

三天遷入1.5萬人

如今,引進人才被各大城市推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繼南京推出外地高校生到南京面試可領1000元補貼之後,3月23日,西安更是推出新的落戶政策:即日起,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西安,這一舉措面向全國開放。

據西安當地媒體報道,3月22日到24日三天時間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15552人,本科學歷6107人。以23日一天的統計數據為例,當天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達到創紀錄的8050人。而從2017年初到現在,西安陸續出臺“搶人”的戶籍政策,門檻不斷放低。當地媒體報道稱,2018年截至目前,西安遷入人口已達到21萬,該數據幾乎相當於2017年全年落戶的總量。

據武漢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大學生留漢人數30.1萬人,是2016年的3.1倍;大學生在漢新落戶14.2萬人,是2016年的9.6倍。截至2017年底,武漢戶籍人口總數853.65萬。這一數據較2016年的833.84萬戶籍人口增加了近20萬人,為歷年最高值。

據成都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相較於2016年,成都2017年的常住人口增加了12.71萬人,同比增長0.79%;戶籍人口增加了36.4萬人,同比增長了2.6%。如果將一線城市也加入比較,成都2017年36.4萬戶籍增加量可以排在全國第三位,僅次於深圳、廣州。

可以說,在爭奪人才發展新階段,誰兼容幷蓄就有可能贏得先機,固步自封則很可能落後手。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搶人大戰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新的城市定居。一直以來,逃離北上廣是個很喪的選擇,但在二三線城市張開的殷勤的懷抱下,許多年輕人覺得,選擇一個新的二三線城市,是選擇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有人選擇把家安在上海,工作在江蘇,週末回上海,為的是優厚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有人舉家搬遷去天津,因為有人才補貼,還解決了妻子的工作,北京和天津往返也方便。有人在北上廣漂了幾年後,選擇去成都繼續做碼農,因為成都的人才政策和濃厚的技術環境,沒兩年就把房子買了,開開心心結婚生子。

10年後,這10個城市房價最貴

人才的爭奪也讓城市爆發出了新的生機,一些二線城市將迎來紅利期。

知名財經評論員劉曉博認為,10年後,這10座城市房價最貴。

第一名:香港

香港還是中國內地資金境外配置資產的第一站,龐大的內地資金和稀少的供應量,將繼續推高香港房價。

第二名:北京

北京目前面臨的樓市調控,在內地城市裡是最嚴厲的。展望未來10年,北京將成為中國唯一的“超一流城市”。

第三名:深圳

深圳擁有的PCT國際發明專利,佔全國的一半;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相當於“上海+廣州”;深圳的獨角獸企業,只比上海略少一些。大型科技企業,深圳則比上海多得多。

第四名:上海

上海的文化從骨子裡講究秩序和情調,跟新經濟的草根、野性、堅韌並不契合。這是上海的軟肋,很難改變。

第五名:三亞

第六名:廈門

第七名:廣州

第八、第九、第十

未來10年,中心區房價的八、九、十名,將在臺北、南京、成都、天津、青島之間產生。

未來,杭州、南京、成都、武漢、鄭州、長沙、西安、合肥等城市,將迎來大發展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