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点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订阅号 查看往期内容--

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持续高温天气,急诊室里,中暑患者明显增多。中暑是一个与气温、室温相关的季节病,一般人认为中暑没什么大事,现就重症中暑的识别与预防予以简介,希望大家对中暑不要轻视,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 11508-89),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在此为大家科普的就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热射病。

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一、什么是热射病?

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将热射病分为劳力型非劳力型热射病两种。

前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后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

这两型均可出现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

此外,劳力型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二、热射病的危害?

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热射病如不及时救治,可引发人体高温、昏迷、器官受损,甚至有生命危险

也可并发以下疾病:

1. 脑水肿: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可致颅内高压,损伤脑组织,临床上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等),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肿瘤),癫痫发作;以及全身性疾病如中毒性痢疾、重型肺炎。

2. 肺水肿:

肺水肿是肺脏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本病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X线胸片可见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晚期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3. 心力衰竭:

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三、如何尽早发现热射病?

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由于持续闷热导致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而伤害中枢神经,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

患者往往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

四、怎么预防热射病?

严重中暑和热射病的死亡率极高,大体来说热射病死亡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有关。昏迷超过6小时以上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亦有患者遗留大脑功能障碍。鉴于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于中暑和热射病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1. 日常护理:

炎热季节我们不提倡户外过多的活动,尽量在家里,在家里也不希望开很大且长时间使用空调,注意室内的通风。对于高温下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轻松避暑: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并可用冰袋冷敷降温。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平时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2. 饮食:

中暑后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这是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忌食用大量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进食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大量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单纯进补: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下面提供一种实用的酸梅汤自制法,对预防中暑有一定作用。

乌梅20克,洛神花10克,桂花3克,山楂15克,陈皮5克,玫瑰花5克,生甘草3克,水1000~1500毫升。

将乌梅、洛神花、山楂、陈皮、玫瑰花、甘草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和食盐少许,待冷后代茶饮。

本品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此外,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中,适当用些绿豆汤、西瓜及黄瓜等食品也有预防中暑的作用。

五、万一发生了怎么办?

出现中暑早期症状时,要立即撤离高温环境,补水、休息。

对于热痉挛和热衰竭患者往往通过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凉盐水、休息的方法即可恢复。

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而一旦出现热射病患者,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将病人转移至阴凉处;迅速脱去病人衣服,吹送凉风并喷洒凉水以达到降温目的并监测体温;病人肌肉会因为热射病而出现不自主抽搐,防止病人伤到自己,不要试图补充水分,一旦发生呕吐,请迅速将病人侧卧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供稿 / 急诊科 宋烨闻 黄烨 美编 / 宋宋

立秋到 距出伏还有19天 中暑致命性 “热射病” 请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