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製片人稱投資一億美金是好萊塢的「入門標準」

耗資7.5億人民幣拍攝的《阿修羅》上映不到3天,累計票房不足5000萬就草草收場,引發爭議。而在該電影上映前,《阿修羅》的製片人楊真鑑接受採訪時所說的一席話,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製片人楊真鑑表示,拍攝《阿修羅》花了7.5億人民幣才剛剛達到好萊塢A級電影的“入門標準”,如果再多加2000萬美金,就能真正實現“顛覆”,“至少跟好萊塢較牛的電影能夠持平”。簡單的說就是“砸的越多,效果才能越好。”

以下是採訪截圖:

《阿修羅》製片人稱投資一億美金是好萊塢的“入門標準”

《阿修羅》製片人稱投資一億美金是好萊塢的“入門標準”

看到這裡,筆者第一時間聯想到《長城》。

截至目前,《長城》仍是耗資最大的中國電影。這部電影為中美合拍,耗資1.5億美元,約合10億元人民幣。而這部耗費巨資打造的電影,卻因為劇情上的硬傷,被觀眾瘋狂吐槽。最後票房為11.73億元人民幣。

《阿修羅》製片人稱投資一億美金是好萊塢的“入門標準”

要知道,一部電影的票房超過了投資並不一定代表這部電影賺到了錢。電影的票房需要扣除5%的電影事業專項基金、3.3%的特別營業稅、50%或50%以上的院線抽成,剩下的錢才屬於電影的投資方,大約只有30-40%,還得扣除影片的宣傳費用。也就是說票房是成本的3倍才能賺錢。也就是說,11.73億的票房讓《長城》的製作方血虧,

與《長城》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戰狼2》,這部製作成本2億元人民幣的電影最終總票房高達56.8億元人民幣。而目前口碑票房雙豐收的《我不是藥神》屬於中小成本電影,但票房已經超過25億。

所以,高投資的電影並不一定會成功,如果在最基本的劇情內容上就存在著硬傷,那即便再高的投資,也無力迴天。

而且,雖然好萊塢電影作為商業電影的代表,值得學習,但也不能一味地按照好萊塢的標準去判斷一部電影的水平。好萊塢製作的大片也常有類似高投資,但口碑票房雙“崩”的例子。如華納兄弟2015年出品的《小飛俠:幻夢啟航》,製作成本1.5億美元,而全球票房僅為全球票房1.2689億美元。

《阿修羅》製片人稱投資一億美金是好萊塢的“入門標準”

還有派拉蒙出品的《怪獸卡車》,這部電影投資1.25億美元,全球票房僅為6449萬美元,堪稱2017年全球第一大“撲街大片”。

《阿修羅》製片人稱投資一億美金是好萊塢的“入門標準”

所以,好萊塢出品並不代表都是精品。以好萊塢的投資標準去判斷一部電影能否“顛覆”,這個理由實在是站不住腳跟。說到底,還是“內容為王”,一部只有特效,沒有內容的電影,怎麼樣都算不上是一部好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