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存款一般多少正常?

ZhCh


未雨綢繆,年輕的時候確實應該計劃一下自己在年老的時候,有多少資產,有多少存款,來讓自己頤養天年,不給子女增加負擔,這是大多數老人的一個心聲。作為年輕人,我們要規劃好自己在60歲以後存款多少,讓自己年老的生活豐富多彩,不給社會,不給家庭增加負擔,又能自給自足。這是一個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進行規劃,進行計劃的一個存款事項。


第一,特大城市的老人存款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60歲上的老人,其實福利待遇非常好,看病有社保,有報銷,還有養老津貼。個人存款如果在30萬到50萬,是比較合理的,應對自己的生活額外支出,過年過節給子孫添這些東西,其他就是用來自己旅遊或者參加各種興趣活動,自己還可以工作掙點工資。

第二,一線城市的老人

一線城市的老人,基本的存款費用在20萬左右就足夠了,一線城市的老人福利待遇也是比較好的,20萬左右足夠在一線城市。如果有大病的話,子女也會有幫助,社保報銷都足夠了。

第三,三四線城市的老人

如果有30萬的存款,那就非常好了,因為三四線城市的老人福利待遇沒有一線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待遇好。那麼社保報銷的額度啊,養老金的額度都比較低,但是三四線城市的支出也相對來低一些,所以他存款要求如果能多一些更好,這樣老年去旅遊,去參加各種活動,也會手頭寬綽一些。

第四,農村地區和其他地區的老人

一般存款在三到5萬塊錢。因為這些地區裡邊的老人又不缺糧食,而且呢,生活需求也特別低,最大的支出其實就是看病,看病佔據著這這些老人的主要支出,子女孝順的呢,肯定會好一些,子女不孝順的其實過得挺艱難的,但是他們大多數存款也不多,甚至有很多老人根本就沒有存款,這是國家一直在推行農村養老金能從社保的主要原因,如果您處於這樣地區的年輕人,要在60以前還是早做規劃,讓自己存款多一些。

總結一下:人老之後需求越來越少。有的慾望,其實也花不出錢來,最多也是走一走,看一看世界,花花旅遊的錢。另外也就是醫療、養老的錢比較多一些。至於60歲以後要存款多少,其實沒有共同的標準,還是要看所在地區和自己的生活水平來做定義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白手起家創業20載。主營餐飲,投資,教育(演講學院)。新開專欄《財商秘術,領袖思維,業績倍增》。關注我為您分享更多的人生感悟……


合偉說


我身邊有好多60歲上下的人,都是大國企的工人,40歲左右趕上下崗,那是上有老下有小,別說存款過日子都難。有的甚至借錢交的養老,而且交的是最低的保底,到退休啦也是一千多塊錢,他們哪裡有存款,熬到60歲拿著微薄的退休金,他們也感謝啊!這可不是少數人,是一大批國企下崗工人


用戶471494449454


說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

目前大部分60歲以上的人基本沒有太多的存款,有10-20萬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因為60歲人的孩子基本都是一個30歲左右的年紀,結婚,買房壓力巨大。因此大部分的中國家庭,都會把自己一身的積蓄用來給孩子操辦婚禮和付首付。

我身邊好多這樣的例子。

我幾個朋友的父母,在孩子結婚前,手裡有個100-200萬的積蓄。只要孩子一結婚,基本都是存款見底,積蓄見底的結果。

因為在我生活的上海,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無法在30歲左右的年紀承擔起一套房子的首付重任,以及結婚的巨大開支。

於是,這個壓力就承壓在了做父母的身上。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考慮的話,我認為60歲左右的年紀,其實基本是一個存款不多的年齡。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將我國人口以13.83億來計算,這些人中,存款擁有50萬人民幣以及50萬人民幣以上的人僅僅只有0.3%,這樣我國人口大概只有415.8萬人的存款超過50萬人民幣的。

而存款擁有100萬人民幣的人數就更加少了,所佔比率僅僅只有0.1%,摺合成人數大概只有138.3萬人。

你想想,這樣的比例下,這樣的環境下,60歲真正有鉅額存款的人有多少呢?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財經背後更多的邏輯。


琅琊榜首張大仙


談到錢的問題,恐怕這世界上就沒幾個正常人。很多人有多少錢我也不知道,更不敢問,所以,我就從瞭解的人談起吧。


老張,55歲時因為身體原因從國企提前退休,幸運躲過下崗潮,生活在一個小縣城。每個月一千多塊工資,全部家裡用光,屬於月光族。當然,他自己一個人是花不了的,裡面還承擔了兒孫輩的一些開支。現在他已經快80了,存款方面從退休開始就沒有超過2萬塊,走子女養老的傳統路線。

老羅,大學畢業後相繼在國企和機關工作,臨近退休搞了個副調。他一直丁克沒有兒女,父母已經不在了,平時跟兄弟姐妹和同事同學打交道,自己經濟條件很不錯,省會城市4套房子,存款不算多,因為常常往股市裡交些學費,退休時五六十萬的樣子。

老劉,八十年代招工進了一個國企,但九十年代初就辭職下海,在家鄉做生意,每年也不多掙,幾十萬百把萬的樣子,60歲的時候,有縣城中心區商鋪五間,存款幾百萬。

上面幾位,我看都是正常人,存款方面差異很大,但生活狀態我覺得都還好。其實,等老了才知道,除了一些確實很困難的情況,錢多錢少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境遇,唯有健康長壽才最重要。另外,據說現在馬雲也退休了,他的存款有多少錢呢,有興趣可以瞭解一下,就當開闊開闊眼界。


沉默的投資者


現在向錢看齊,不孝順太多,我回農村問了問,年輕掙下錢給孩子買樓買車,孩子完成了又想辦法買保險,我看到老人吃的飯過的日子,我每天都想當初養孩子幹什麼,有個老人年很好,有點吃的給兒孑留著,農村人靠兒孑嗎,老人買菜做飯他們掙錢薦二三十萬,這一年老人病了,他們說沒錢,別的幾個孩孑認為她一輩都是為兒,老人不能幹活了,心臟病犯了,又沒有錢,自己罵孩子不孝,打自己臉都腫了,我想錢沒了可以掙,爹媽沒了用錢買不來,老人去世幾年以後,他們買樓買車,兒子結婚,現在也買了保險,不孝嗎,將來得報應啊。


用戶6749300950


我65歲,當時去西雙版納支邊,79年中越打仗回到重慶,時隔幾月進廠當工人。到50歲正式退休,當時有老,有小。記得家裡想買一個吊扇都買不起,還是找老公媽媽支持了80元才買回家。現在退休工資三千元,工齡33年多,也沒有多少存款,生活很高,病也生不起,豬瘦肉四十多一斤,很多蔬菜都幾元一斤。最近與隔壁鄰居聊天,她今年剛退休,退休金都2800多,我們工作幾十年現在才三千元,不知道現在的工資政策依據什麼???


用戶6926509593847


我的觀點是60歲存款應該要夠養老才算正常,我國居民平均壽命是76歲,60歲的存款從全國平均壽命看,需要再使用16年,16年需要使用多少錢,才能養老?全國每個地方的消費水平不一樣,我們以全國的平均消費支出為參考,每年的消費支出和全國人均消費支出相等,認為養老沒有問題。

16年全國居民平均消費支出總和

2018年全國人均消費支出為19853.14元,2017年全國人均消費支出18322.15元,同比增長8.35%,按照人均消費支出年複合增長率8.35%計算。

2019年全國人均消費支出19853.14元(1+8.35%)

2020年全國人均消費支出19853.14元(1+8.35%)的2次方

。。。。。

2034年全國人均消費支出19853.14元(1+8.35%)的16次方

計算得出16年全國居民平均消費支出總和為67.18萬。

60歲的存款要滿足後面16年總花費67.18萬元,即60歲存款為67.18萬元,不計算銀行存款利息,注銀行存款利息作為平時改善生活支持。

綜上所述,60歲擁有的存款需要夠未來16年養老花費,我認為是正常的,每個地區的消費水平不一樣,我們以全國平均消費支出作為參考,每年的養老花費支出等於全國平均消費支出,算出60歲的存款在67.18萬元,以上的結果參考全國平均消費支出,僅供參考。


互金圈


60歲,1960年出生,1980年左右工作,也是我們80後的父輩。這一年代的人,吃過苦、受過累,而如果在90年代,沒有下過海、創過業;2010年之後,又沒有碰上拆遷致富機遇的話!

那麼到現如今,已經古稀之年的老人,能有多少存款呢!即便是,之前奮鬥幾十年,攢下一點點的養老錢。又要為子女買房、湊首付,掏光“六個錢包”,能留下多少資金用來養老呢!

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老年人,按理說60歲應該退休、安享晚年生活!而實際情況卻是,60歲的老人,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大部分都在外打工。幹不了體力活,就做短工、臨時工,掙辛苦錢!

要說存款,也會有一點,但並不多!恐怕也就幾萬元~十幾萬元之間!說實話,這點錢、用來養老,根本是不夠的,一場大病、雖然有農保,但自己依舊要支付高達幾萬元的費用!來回這樣折騰幾次,養老金就見底咯!

另外,指望子女養老,難度也很大,現在大多數的80後,揹負幾十、上百萬房貸,壓力也很大!即便是想承擔父母養老的重擔,也有心而無力啊!

拿我來說,我離家較遠,父母目前幾乎全部由老哥照料。10年前,我哥買房;8年前,我自己買房,父母或多或少都會全力支持!現如今,我估計老兩口,存款加起來能有20萬就不錯了!

雖然,此後父母、老哥,從未向我提過任何要求,但早在5年前,我就給父母、老丈人,購買了醫療商業保險(含重疾和意外),另外以四個老人的名義,每年存一點,到現在存了差不多有20多萬,過幾年,等再多一點給父母吧!

總之,父母辛苦一輩子,到60歲,很多人名下的存款並不會太多的!作為子女的我們,成家立業之後,也該反哺父母咯!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在2.1億人,全國居民存款為189.25萬億元,按居民人數為14億來算,60歲以上的人群,存款金額平均16萬元左右。也就是說從數據來推算的話,60歲的人存款超過16萬億元,至少達到了平均水平。

我作為銀行從業者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情景。銀行的客戶中60歲以上的人群能夠佔到40%以上,銀行大部分的存款都是老年客戶群體,也就是說從實際情況來看,60歲的人存款金額是會遠超16萬的。老年人存款多於年輕人存款,這也符合客觀規律。


我們還按平均存款來說,存款達到16萬就夠60歲的人用了嗎?我們來簡單算下: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60歲這個群體。60歲是一個退休的年齡,在這樣的年齡需要考慮的問題可多可少。考慮的多的人,不僅考慮子女家庭和睦問題,還要考慮孫子孫女的看護問題。考慮的少的人,只需要管自己的養老問題就行。不同的人考慮的不一樣,需要的存款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對於那些考慮的比較多的人群,存款太少肯定是不夠用的。雖說子女多半已經成家立業,但子女在拮据的時候,拿出萬兒八千的支援一下也是很正常的。如果子女有孩子,幫子女看護孩子自然是少不了的,給孫子隨便買點東西一年也就會出去萬兒八千。如果只有16萬存款,可能也就夠這樣折騰8年,就這還不算自己兩口日常需要花的錢。

對於那些考慮比較簡單的人群,似乎不用在孩子孫子身上花太多錢。但人老了,身體出問題也是難免的事情,看病錢總得預備。16萬是否能承受住醫生的手術刀呢?


我覺得存款金額最好能夠達到靠利息就能正常生活。以大額存單為例,三年期利率為4.125%左右,還能按月支取利息。用你一年日常花的錢除以4.125%就是應該擁有的存款。比如一年日常開支5萬元左右,那麼應該存的金額為5/4.125%=121.21萬。

總結:

60歲應該存多少錢合適,主要與這個人的日常開支有關。日常開支的多就存的多,而本金部分則是留做不時之需用。所以參考別人沒啥用,關鍵看自己。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歡迎關注我:銀行研究僧。


銀行研究僧


60歲有多少存款正常,這個問題主要是考慮養老問題了。

如果從養老的角度來看,僅考慮獨立養老的話,按照90歲的預期壽命來算,僅以日常開支為例,看看一共需要多少錢?

那我就按照全國平均水平來測算,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假定未來50年,如果每年支出增長8.4%,那未來需要的錢實在太多了,我不敢算。那姑且按最低的算,未來只需要維持基本生活消費開支,假定未來CPI增速均保持在3%的水平,以此水平來計算每年的支出增量。

據此來看的話,一共需要94.45萬元才能實現消費支出水平的保持,而且這個還是比較保守的,實際未來貨幣的貶值壓力更大。

也就是說,如果獨立養老,在60歲的時候需要準備100萬元的存款才能得到保障。不過在實際養老的過程中,並不完全靠自己,比如說絕大部分員工在退休後,可以獲得每月養老退休金,或者子女孝順,也能得到贍養,實際完全依靠存款獨立養老的並不多。

但是,在60歲應該有多少存款和能有多少存款是兩碼事。比如說一個農村的老人,他沒有工作,也沒有生意,就靠務農為生,平時只是解決溫飽,在60歲的時候又怎麼有100萬的存款?

再比如說大部份城市工作人員,上有老下有小,負擔很重,一邊賺錢要為子女教育所用,一邊還要每個月還房貸,房貸一還就是20年到30年,假如30歲買房,到60歲才剛剛還完房貸,又哪裡來的那麼多存款?

按照統計局統計的數據,2018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9251元,假設把一半用於儲蓄,一年也只有2萬元,需要50年才存夠100萬元,再加上這個收入水平已經是最新的,實際在前二十年的收入更低,所以現在60歲的人,真正存款達到100萬的也沒有幾個人。

因而對於這個問題來說,沒有一個標準,多少存款正常,主要看自己的收入情況,如果只是工薪族,沒有額外收入,沒有被動收益,存款能有30萬就算不錯了。而對於很多土豪來說,可能1個億也只是小目的。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盡力賺錢,盡力攢錢,盡力讓錢生錢,讓自己能有個更好的晚年就行了,家人和睦、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