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老了以後怎麼辦?

做到堅持


現在這個年代,面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主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還有各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來看。

在傳統的農民家裡,還是秉承著養兒防老的舊觀念,所以很大一部分的農民,老了之後,都是靠家裡的下一代來供養的,所以這一群人,老年生活好不好,那就得看自己的兒子,女兒打拼的怎麼樣了。

當然了,現在政策好,農民也有社會保險,最基礎的一個層級,是隻要滿了60歲,就能領到每月130元左右,如果交保險的等級更高,那領錢的金額就會越高,現在農民一般在60-70歲這個年齡的老人,都剛好趕上農村社保改革,大部分人都能領到基礎的養老金。

還有一些農民,沒有養老金領,祖祖輩輩都是種田,孩子在外生活也不富裕,只能未雨綢繆,提前的存錢,為自己老了做打算,有些農村老人,很大年紀了,也在田地裡勞作,或是給人做一些臨時工,來積攢不太多的錢。

雖然都是農民,有些家庭因為除種田之外,還搞養殖,或是種植,一年也能存個十來萬,這樣,兩口子養老的錢是綽綽有餘,這算是比較富裕的農村家庭了。

甭管是依靠孩子供養,自己領養老金,或是六七十歲了還在勞作的農村老人,雖然在農村的開支非常少,自家有菜園子,種個口糧田那也是沒有問題,但是每年怎麼著,也得花個7000塊左右,而且是不吃藥,身體健康前提下,所以不少老人開支上有缺口。

所以說,農村的老人,生活還是很不容易的,有些年紀大了,自己是留守老人,還要照顧留守兒童,很多70多歲的農村老人,都還在田地裡忙碌。

鑑於以上這些現狀,農民老了該怎麼辦?就應該有一個很清晰的認知了,提前二十年做好準備,第一未老之前更多的存錢,第二社保養老保險購買更高級別,第三,保障身體的健康,避免變老之後成為自己的負擔。第四給孩子更好教育,老了也能有所指望。

因為農民老了之後,再去想該怎麼辦?很多時候都是沒法改變現狀了,希望以上看法或意見,能夠幫助到你。


農村巧手小雙


農民老了怎麼辦?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農民主要收入就是種地,但是年紀到六十多歲後身體無法在從事體力活動(種田是個體力活)。農民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貢獻了自己的青春,交了那麼多的農林稅老了沒有退休金,病了沒有城裡人的醫保,農民一旦生病一輩子的積蓄都搭進裡面。

我住在四川農村,雖然現在國家給農民也提供了買養老保險的機會,但是一年一個人幾千塊錢,對於農村人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現在農村的醫療保險加上養老保險一家人一年大概要七八千!這七八千對於城裡人可能就是一個月工資,但對於靠種田來養家餬口的農村人來說是大半年的收入!現在農村老人,因為老了沒有收入,很多老人開始撿垃圾!但是辛辛苦苦一天最多能掙幾塊錢幾十塊錢!對於現在這麼高的物價能幹嘛!肉都買不了半斤,看個感冒都不夠!

所以強烈建議國家對於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給予養老保險的補充和醫療保險的補充!雖然不能像城裡人退休水平那樣,但應該按物價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生活補貼!讓農村老人也有一個相對幸福的晚年生活至少不用靠撿垃圾改善生活!


流浪的蘇西


那是一九九五年臘月二十九,父親賣完全部籃子高興地回到家裡。他叫來三個兒子,每人一百五十元錢。這是習慣,每年都這樣,堅持了好多年。從家裡到街上有七里多路,他每天早上步行上街,晚上五點左右步行從街上步行回家,每天都這樣,風雨無阻。他街上有個朋友,在以前換油時在家住過。關係很好,和父親可算知心朋友。父親每一次在街上買了籃子都放在他家,很是方便。每一個籃子賺幾角錢,可他省吃儉用,也能攢一些錢。那年老二媳婦不講道理,為父母善養和住房問題發生了口角。她用直摔的方法把父親從高高的土臺上摔下到坡底。本身由於解放前給可惡的日本鬼子作苦力扭傷了膀子,一直沒好,有一支胳膊完全沒有力量勞作,所以很是辛苦。由於幹不了重活,才選擇了小本經商這個行業。由於老二家的橫蠻,可老三家善良。同意父母在他家居往。由於不太方便,又單獨為他和母親做了小屋。有時候老大,老二給了米油,如果不給的話,老三就一人供給。每年年底父親都給每一個兒子一百五十元錢,老三說老二家的不用給。你看她那麼不孝,你可以不給。父親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如果就老二不給會良心不安的。於是,不管兒女對他好壞他都一律平等,一樣對待。就這樣,一大家人也能和美,平靜,安祥。父親對子女管得很嚴,有一天他請幾個孫兒孫女吃飯。小孩們不小心把飯灑在桌子上了,父親硬是要他們把桌上,碗裡一粒粒吃乾淨。想起來太嚴勵,讓人們不敢在他面前做錯什麼的。可他也有軟弱的時候。那天孫子病了,他很早就來到醫院。又不願意打聽,就在住院部門口等了幾個小時。看見兒子出來,他那傷心的臉真叫人不敢直視。他用顫抖的手拿出五元錢交給兒子,要兒子好好地照顧孫子。年老的淚水在眼裡打轉,叫人至今難忘。吃過晚飯,天黑了,父親母親每一天很早就要上床睡覺。由於那天生意特好,明天又是大年三十,很高興。和母親一起說起了年輕的事。母親是個有智力,有能力的人,她比父親小七歲。高大,健壯,她那時在生產隊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勤勞肯幹,很有組織能力。年年被評為勞動模範。那年由於表現突出,被評為宜昌市勞動模範。歡快的鑼鼓送來了喜報,並邀請參加宜昌地區勞模大會。臨走時,父親拿出家裡僅有的五元錢交給母親。說這是家裡唯一的錢,不到關鍵時刻不要亂花。母親答應了,踏上接送的班車走了。三天後,回來了。帶回了一個漂亮的臉盆,並印著勞動模範的字樣。父親很高興,接過臉盆。同時要母親交回五元錢,可母親說只剩二元了。父親大怒,問錢呢?母親說買臉盆和吃飯用了。父親幾乎瘋了,一個勞動模範,辛辛苦苦地去宜昌,得了一個臉盆還是用錢買的。你知道那個年代這五元錢可是一家人生存的錢啊!父親揮舞著拳頭瘋一般地朝母親打去,母親哭著向父親哀求,要父親別這樣。父親越打越憤怒,母親的頭髮,衣服全亂了,渾身是傷。退啊退,退到了廚房。父親還是不依不饒,無路可退的母親驚怒氣下隨手拿起菜刀對準父親的頭部就是一刀。頓時雙手抱頭滿臉是血,痛苦的父親抱著頭跑了出去。母親嚇壞了,丟了菜刀,哭了起來。後來經過好多人的勸說才和好。事後母親心痛地看了父親的傷口,砍偏了,不然後果難以想象。說到這裡,父親笑了笑。現在老了,沒有力氣打架了,要母親別記恨以前的事情。母親收好床被,關了門,關了燈,和父親睡覺去了。可父親太高興了,又喝了一點酒,總是睡不著,只想和母親親近。一個八十歲的人了,儘管精神很好,生活條件滿足。由於每日的奔走勤勞,落下了一個結實的身體和毅力。從小到大很少打針吃藥,在他們的人生當中幾乎是勞作還是勞作。在夫妻之間除了恩愛還是恩愛。就每天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從來都沒有誰希望誰來幫自己。只有在任何條件下只想通過自己的吃苦精神,來完成自己給自己規定的事情。對別人沒要求,對自己把握很嚴。在人們的心中,只要提起父母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好人。在眾多的子女中,只要想趣父母就心酸,就會覺得思念。夜以經很深了,父親已經很累了,母親也很累了。母親對父親說想分開睡一會,沒有聽見父親回聲。於是抱著枕頭到腳頭唾了。起風了,似乎風聲很大。下雪了,似乎在房間裡都能感覺到雪花飛舞。一聲聲炸雷驚天地,以到年關怎麼還有如此驚雷呢?母親驚慌起來,她想叫醒父親,可喊了幾聲沒回聲。母親探過身去摸父親頭,額頭冰涼。她摸了摸身體,身體也是冰涼。看看睡得安祥的父親,母親知道父親已經過世。母親很淡定,她穿好衣服,慢慢地走到老三門前叫醒了老三夫妻。老三夫妻打開門一看,看見了滿地的白雪,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老人的不易。聽了聽呼嘯的北風,彷彿在告知老人的離去。那驚天的炸雷,彷彿又把老人的身世說起。是天在呼喚,天為之動情。是地在哀悼,好好的大地溼滑無比。使每一個深夜趕來的人們都一步一跪地前行。人走了,燈滅了,他的一言一行折射出他的光輝。在八十年的人生當中,以苦為樂,以苦吃苦,以苦傳承堅韌不拔的意志,以苦傳承勤儉好學的精神,以苦告訴人們世間的苦是換來甜的基礎。沒有上一輩的苦,就沒有新一輩的甜。要以苦為榮,要努力進取。要用自己的吃苦精神造福社會,使人人都能吃苦,使人人都能享福。這是人類發展的需要,這是立於世界之林永遠前進的動力。在艱苦努力,在困難中堀起,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永世輝煌。


黃方萬158


農民老了靠兒女養老靠不住。他們的生活壓力讓自身都伸不直腰,那能顧的了父母。買保險吧,平常家庭一次拿幾仟真的拿不出,更何況捕交15年。平時小病就扛一扛,大病有合療。人老了也閉不住,種點田地,吃渴不楚也能段練身體,給兒女也減輕一點負擔。養老院一般都不會去的。有一天做不動了吃不了咾,兩腿一蹬,一股青煙上西天去見馬克思。哈哈,我是農民親身經歷。


山外來客28


農民是若大的群體:他們世世代代,為我們世世代代的城裡人,奉獻糧食果疏養著城裡人!

他們也會老,也會失去健康!人格都是平等的!

如今都奔向老年:我建議農民兄弟要和城裡人一樣,國家出臺政策,享受養老金!

同時農村也要配備養老設施,老有所依,所依!



厚德載物200375986


咱先不說農民老了怎麼辦,先說說現在就老了的60歲以上的老人,在他們這一代年輕有為的時候為國家交公糧,修公路,橋樑,水庫等等大型設施出工出力,到60多歲了,沒有勞動能力了,領到了國家給的六,七元的老年補貼他們都樂的合不攏嘴。再說跟他們同樣年齡的工人,他們所生產的產品同樣也是為國家創造效益,而他們老了有退休工資,生病了國家報銷醫藥費,再把農民跟工人比較一下,同樣是中國人,同樣為國家作貢獻,可待遇是天壤之別,這不是對60歲以上的農民不公嗎?國家應該普查一下60歲以上的老農還有多少,應該提高他們的補貼。現在,咱再說當今農民59歲以下的,所有農民,你們應該感謝黨和國家,種地不納稅,國家還給你發補貼,國家想一切辦法為你們打井,修路,蓋房子,你們到60歲了,鄰里之間多談談,多想想黨和國家對你的恩情,不要讓國家養你老了,你賺的錢都是你自己的。


為國著想的農民


這是消極的提問!應該探討祖祖輩輩交租交糧和苛捐雜稅是怎麼活下來的?應該探討政策這麼好怎麼活不下來了?

祖祖輩輩的事,你託夢去問問祖宗,在這裡說說我國農村的今天!今天的農村人是最有幸福感的人!

田分了地分了河塘也分了,國家把農村全分給了農村人,免交糧稅自種自得,打工開店擺攤等收入也全揣進自已兜裡,國家不要一分稅錢,更主要是田地河塘是農村永久的財富資源...

只要按政策每年繳納新農村養老保險,老了每月就能領取幾十斤的大米和油鹽醬醋錢,兒輩再貼一點。

這樣的日子歷朝歷代有過嗎?

怎麼活不了啦?


雨花石284479641


別說農民老了怎麼辦,城裡的人老了也是一個辦法,農民老了孩子照顧,千百年來一直都是這樣,養兒為防老就是這個意思,自己的孩子負責養老送終,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我們的傳統就是孝道,用我們老家是一句話,老人去世了,做子女的負責送終,打番摔盤,

這就是子女的責任,總不能推給社會吧!

老人辛苦一輩子,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捨的吃,不捨得喝,掙錢都給孩子積攢著,有一天他們沒有勞動能力了,就應該有子女照顧,大家一直問這個問題,農民老了怎麼辦,孩子照顧,還有人說養老金這麼少夠老人花的嗎?幾千年我們都沒有養老金不是照樣生活嗎?孩子是幹嗎的,老了什麼都有孩子負責。

我們總是有些人找一些客觀理由,其實什麼理由都沒有,自己的父母自己養,你還能找誰呢?但是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了,幫大家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一句話要知道感謝政府,大家說嗎?

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父母老了自己養,還能找誰呢?只是國家做一些輔助工作,進行一些幫扶,現在已經很好了,一句話感謝國家的好政策


大海傳媒


題主似乎是一直生活在大城市,對農民現狀還不甚瞭解,好像農民以前沒有老過的,現在當心“農民老了以後怎麼辦"。有這種心情真的難能可貴,但大可不必當心,因為國家對農業、農村、農民即三農問題越來越重視,政策也越來越好了。

農民是我們的根,沒有農民也不會有我們這個國家,從我們這一代上推五代,有幾個不是農民的?農民問題一直是黨中央國務院最關心的問題,多年來的中央1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問題的,農民的境遇完全可以稱得上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取消農業稅,徹底打破了“種地納糧”的老規矩,農民不僅不用繳農業稅了,連過去的“三提五統"都不用繳了,農民的負擔大大減輕。而且農民種地還有補貼,農民的收入有了明顯增加。

精準扶貧工程,使農村貧困戶享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有勞力有條件的逐步脫貧,沒有條件的政策託底。

農民60週歲以上可享受城鄉居民養老金,雖說除北上廣外,大部分地方每月也就是100多元,但對在農村生活的農民來說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過去農業支持工業,農民是國家建設的主力,現在鼓勵農民進城,農民揹負鉅債,支承了高房價,拉動了GDP,農民的潛力真是無限大。

感謝題主對農民的關心,也請題主不要再為“農民老了以後怎麼辦”而當心。


溫馨社保


你好,針對“農民老了以後怎麼辦?”這個問題我有以下3個觀點。


1、養兒防老


中國很多農村都有著“養兒防老”這個習俗,但是真正有多少兒子做到了養老的義務?養老不是說兒子給父母一點生活費那麼簡單,比如生病,有很多老人生病了都不願意去看?他們是真的不要去?還是怕花錢?大病就更不用說了,老的老人直接就放棄不治了。因為老人也知道子女也不容易,有自己的家庭,方方面面需要開銷。其實這聽起來真的很心酸。所以年輕人加油吧!



2、中國養老政策


現在很多農村都有這樣的政策,農民年滿60週歲,國家都會發放基礎養老金,金額雖不大,但有總比沒有好,至少能緩解經濟壓力,高齡的老年人補貼要更高,獨生子女的老年人也有對應的養老政策,貧困戶也有貧困戶的政策等等。



3、農民的為啥不發退休金


中國人口眾多,農民基數太大,給農民發退休金不是那麼簡單的是,因為這裡面牽扯很多社會性問題,現在國家也是想盡一切辦法來幫助農民提高收入及協助農民度過一個美好的晚年生活。所以我們自己也需要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