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政府出台方案推動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共建共享

近日,武漢市政府辦公廳出臺《全市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大數據審計平臺共建共享的工作方案》,推動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共建共享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方式方法創新,為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提供數據基礎和技術支撐。

《方案》提出,建立全市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大數據審計平臺,要打破“碎片化”數據壁壘、“孤島化”信息壁壘,重點解決自然資源資產大數據管理上存在的數據資源配置統籌不力、數據分散利用效果不好、數據單一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等問題,做到平臺共建、數據共享、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強調要堅持“集約高效、共建共享,統一規劃、保障安全,數據準確、確保質量”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門技術力量、專業設備和信息資源的優勢,由市審計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按照“以點帶面,多點擴面,先易後難,先少後多”的工作思路,分步實施、分層推進,切實加強頂層謀劃和可行性論證,加大自然資源資產大數據審計創新力度,加深自然資源資產大數據信息安全防護,加快釋放自然資源大數據信息資源價值。

《方案》明確,要按照“雲端武漢”政務雲架構,依託市國土規劃局“智慧武漢時空信息雲”平臺,採取邊建設、邊使用、邊完善的方式,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急用先建,分兩個階段、兩個年度內完成全市自然資源大數據平臺建設任務。第一階段,充分整合分散在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部門的專業數據,進行數據規整、轉換、處理、集成,形成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的數據中心和管理平臺,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共享,為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決策提供基礎數據服務。第二階段,全口徑、全方位歸集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數據,完善大數據管理和應用相關制度,實現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門專業系統數據的自動採集、標準化處理,關聯比對、空間疊加分析和動態更新,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綜合評價和大數據審計分析應用系統,形成審計一線作業與後臺分析一體化、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一張圖”管理。

《方案》明確,市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一領導和統籌推進,下設共建共享工作專班,由15個與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部門組成,專班辦公室設在市審計局。對15個部門的角色定位、任務清單、責任劃分,以及要完成任務的路線圖、時間表進行了具體分工和規定。平臺的方案制訂和論證、項目的試運行和驗收,要聘請第三方機構或相關專家進行獨立檢測論證。各成員單位要根據部門職責範圍和平臺建設責任分工,健全完善管理維護、數據質量標準和控制、數據安全保密、數據共享和風險防控、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計劃和成果運用等工作制度,任務完成情況將納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年度績效考核,對未按要求完成的予以通報。(張年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