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審計廳「三抓三提升」推進經濟責任審計大數據應用

近年來,湖北省審計廳堅持科技強審,大力探索和創新大數據技術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應用,不斷加大數據歸集、分析、挖掘與應用力度,提高審計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能力,有效提升了審計質效,走出了一條以信息化推動實現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的新路。

一、狠抓平臺建設,提升工作基礎。為提高審計數據資源利用效率,該廳充分運用已有“金審工程”建設成果,狠抓基礎平臺建設:一是搭建數據歸集平臺。根據不同項目需求分行業設計標準表格,分別採集涉及被審計對象的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網絡輿情線索,以及往年審計結果數據,形成若干基礎數據庫。二是搭建數據分析平臺。在梳理常規性違紀違法違規問題清單基礎上,分別按地方、省直部門、院校、企業和自然資源資產5個類型,建立起100多個大數據審計分析模型,形成多維、立體、可視化的數據分析平臺。三是搭建數據交換平臺。在審計專網上搭建集項目管理、資源共享、下發疑點、上傳結果、交流信息於一體的綜合性審計作業平臺,形成不同類別審計組內部統一的互聯互通、實時交流通道。

二、狠抓過程控制,提升工作質量。堅持做到四個注重:一是注重篩選疑點。在規範設計標準表格、統一採集被審計對象財務和業務數據基礎上,圍繞領導幹部權力運行、責任落實,及所處崗位職能特點,從任期內重大經濟事項決策、執行重大經濟政策、重點經濟事項、財政財務收支、遵守廉政紀律及“八項規定”精神等審計主要內容入手,填報相關數據,與財務、業務數據關聯,建立比對分析模型,開展總體分析和關聯分析,篩選、建立疑點問題線索清單,為現場審計“升級”導航。二是注重審前培訓。省本級項目實行全省審計“一盤棋”、統一整合力量組織實施。除審計現場以審代訓外,審前圍繞如何進行數據採集、轉換、分析、提煉、核查等事項舉辦業務培訓班,聘請專業人員授課,進行崗前練兵。三是注重現場核查。對統一篩選切分的疑點問題線索清單,要求各審計組結合實際一一核查到位、一一對賬銷號,並睜大火眼金睛,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切實做到資金流向哪裡,審計監督到哪裡;權力運用到哪裡,審計跟蹤到哪裡。四是注重效能提升。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一方面有效化解了審計任務重和審計力量不足的瓶頸,擴大了審計對象、審查事項的覆蓋面,提升了審計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利用各方面數據的關聯比對,工作效率更加高效,分析判斷更加精準,審計結論更加客觀。與2014至2015年相比,省本級2016至2017年經濟責任審計單位數量、查處違紀違規問題金額、移送處理經濟案件線索分別增加了48.2%、17.3%、16.7%,收到了投入人員少、監督單位多,現場用時少、查核事項多,成本花費少、成果應用多的良好成效。

三、狠抓組織管理,提升工作合力。充分重視推進大數據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的應用,緊扣提升工作合力狠抓組織管理:一是強化協調管理。廳經責局會同計算機審計中心組建經濟責任審計大數據應用指揮中心,在廳審計信息化建設與大數據審計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統籌協調規劃設計、目標思路制定,數據採集、分析挖掘、項目對接及成果運用等各項工作。二是強化運行管理。建立以責任為核心的運行管理機制,把大數據應用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與業務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三是強化項目管理。要求每個審計項目從立項開始即納入審計廳數字化指揮管理體系,項目管理和業務實施全過程在信息化、大數據環境下運作。(陳忠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