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的三次跳农门之旅,与七零后农家子弟共勉

我出生在湖南省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一个当时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思想落后的地方。当时村民们基本都没有多大的想法,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耕种着那几亩田地,收入微薄。我家里有四兄妹,父母身体不好,所以我们有强烈愿望改变这种生活状况。

寒门学子的三次跳农门之旅,与七零后农家子弟共勉

第一次跳农门

五年的小学结束后,全村只有六个同学考上距离家五公里外的公社中学。十二岁的年纪,每天早上六点多钟就起床,早上吃点剩饭,中午用一个口杯带点米到学校食堂去蒸,还要带点菜,大家都这么过,也没觉得苦。

初二结束时,姐姐考上重点本科,成为村里自恢复高考后第一个大学生。当时我的成绩真的很差,跟姐姐一对比,有点无地自容。之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也要跳出农门。经过初三的奋力追赶,成绩慢慢赶上来了。

为了早日跳出农门,我跟班上的几个应届同学一起报考了中专,也没有跟家里人商量就自作主张了,结果我以超过分数线十七分的成绩入选师范学校的复试。在复试中,我们农村孩子的短板暴露无遗,唱歌、跳舞、绘画等样样不行,被无情的pass了,就连同去的全县考试成绩第二名的同班女同学,也一样被刷下来了。第一次跳出农门的希望就此破灭。

寒门学子的三次跳农门之旅,与七零后农家子弟共勉

第二次跳农门

没有办法,上不了中专,就只能录取高中。跟现在录取方法不一样,全县三所中学,除了重点中学优先选高分学生之外,其他两所中学按地域录取。我运气不好,比我高一分的同学上了重点高中,我录取到一个镇上的中学,相比县城的高中还是差不少。包含十五个大队(村)的公社,就只有二十来个同学考上了高中,其中还包括至少十个复读生。

八九年参加高考,我们当时已没有预考了,全部同学都可参加高考。在备考的六、七月份,住在三十多人的大宿舍里,一些高考无望的同学,每天晚上的卧谈会搞得很晚。加上当年六月父亲的去世,结果高考我考了495分,差录取分数线2分而名落孙山,当年全班是剃了个光头。这样宣告第二跳农门的失败。

寒门学子的三次跳农门之旅,与七零后农家子弟共勉

第三次跳农门

不甘心失败的我,只能复读了。说实话,由于父亲去世,家里经济极差,是向别人借钱才得以去复读的。那时没钱在食堂买菜吃饭,就从家里拿一个菜坛带些咸菜去吃饭,营养严重不良,以至现在我都不喜欢吃咸菜。高考前一天,我高度紧张,一晚上都睡不着。一年的付出还是得到回报,我终于考了一个本科,成为村里自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二个大学生,当年跟我一起考上的还有同村的一个上大专的同学,不过他长我几岁。至此第三次才真正跳家门成功。

寒门学子的三次跳农门之旅,与七零后农家子弟共勉

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复读才能上大学,我告诉一个数据,你就明白了。1970年出生人数为2800万,1988年高考录取人数为67万,而1998年出生人数为1400万,2016年高考录取人数为772万。

我是良心老师,上世纪60、70后上大学真的是过独木桥,同为农家子弟的你挤过独木桥吗?现在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请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