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的三次跳農門之旅,與七零後農家子弟共勉

我出生在湖南省南部的一個小山村,一個當時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思想落後的地方。當時村民們基本都沒有多大的想法,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耕種著那幾畝田地,收入微薄。我家裡有四兄妹,父母身體不好,所以我們有強烈願望改變這種生活狀況。

寒門學子的三次跳農門之旅,與七零後農家子弟共勉

第一次跳農門

五年的小學結束後,全村只有六個同學考上距離家五公里外的公社中學。十二歲的年紀,每天早上六點多鐘就起床,早上吃點剩飯,中午用一個口杯帶點米到學校食堂去蒸,還要帶點菜,大家都這麼過,也沒覺得苦。

初二結束時,姐姐考上重點本科,成為村裡自恢復高考後第一個大學生。當時我的成績真的很差,跟姐姐一對比,有點無地自容。之後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也要跳出農門。經過初三的奮力追趕,成績慢慢趕上來了。

為了早日跳出農門,我跟班上的幾個應屆同學一起報考了中專,也沒有跟家裡人商量就自作主張了,結果我以超過分數線十七分的成績入選師範學校的複試。在複試中,我們農村孩子的短板暴露無遺,唱歌、跳舞、繪畫等樣樣不行,被無情的pass了,就連同去的全縣考試成績第二名的同班女同學,也一樣被刷下來了。第一次跳出農門的希望就此破滅。

寒門學子的三次跳農門之旅,與七零後農家子弟共勉

第二次跳農門

沒有辦法,上不了中專,就只能錄取高中。跟現在錄取方法不一樣,全縣三所中學,除了重點中學優先選高分學生之外,其他兩所中學按地域錄取。我運氣不好,比我高一分的同學上了重點高中,我錄取到一個鎮上的中學,相比縣城的高中還是差不少。包含十五個大隊(村)的公社,就只有二十來個同學考上了高中,其中還包括至少十個復讀生。

八九年參加高考,我們當時已沒有預考了,全部同學都可參加高考。在備考的六、七月份,住在三十多人的大宿舍裡,一些高考無望的同學,每天晚上的臥談會搞得很晚。加上當年六月父親的去世,結果高考我考了495分,差錄取分數線2分而名落孫山,當年全班是剃了個光頭。這樣宣告第二跳農門的失敗。

寒門學子的三次跳農門之旅,與七零後農家子弟共勉

第三次跳農門

不甘心失敗的我,只能復讀了。說實話,由於父親去世,家裡經濟極差,是向別人借錢才得以去復讀的。那時沒錢在食堂買菜吃飯,就從家裡拿一個菜壇帶些鹹菜去吃飯,營養嚴重不良,以至現在我都不喜歡吃鹹菜。高考前一天,我高度緊張,一晚上都睡不著。一年的付出還是得到回報,我終於考了一個本科,成為村裡自恢復高考以來的第二個大學生,當年跟我一起考上的還有同村的一個上大專的同學,不過他長我幾歲。至此第三次才真正跳家門成功。

寒門學子的三次跳農門之旅,與七零後農家子弟共勉

很多年輕人不理解為什麼我們要復讀才能上大學,我告訴一個數據,你就明白了。1970年出生人數為2800萬,1988年高考錄取人數為67萬,而1998年出生人數為1400萬,2016年高考錄取人數為772萬。

我是良心老師,上世紀60、70後上大學真的是過獨木橋,同為農家子弟的你擠過獨木橋嗎?現在過得怎麼樣?有什麼感想?請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