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四大天王》:老怪诡谲依旧,但江湖与宫廷却不能相得益彰

《狄仁杰四大天王》:老怪诡谲依旧,但江湖与宫廷却不能相得益彰

《狄仁杰四大天王》:老怪诡谲依旧,但江湖与宫廷却不能相得益彰

首先,我们必须对徐克导演的这部狄仁杰系列作品作出如下肯定:

第一,力求创新的视效实践。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徐克所代表的华语电影技术流就一直是国内动作武侠片的开拓者,他实现了动作片领域里的好多视觉奇观,经典系列的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无人超越。从《蜀山》《倩女幽魂》起,徐克一直在寻找着一种适合于中国奇幻武侠电影的视觉语言,《七剑》系列虽然失败了,但是老怪努力的步伐却并没有停止,《狄仁杰》系列算是他在市场上找准的路子,刀剑齐飞之外还有各种奇幻镜像。“你得知道观众有哪些东西没有看过”,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创作理念。

第二,在徐克的动作片里,动作设计的流畅性和威亚技术的纯熟性别说是国内,就是整个国际市场都无人超越,他是当之无愧的动作片王者。即便就是没有任何武术功底的演员,在徐克的片子里都能平添几分侠者风范,尤其是起落之间,能真正做到兔起鹘落,不留痕迹的视觉效果的,也只有徐克了。

可惜的是,除了这两点之外,这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可就乏善可陈了,我们首先来看他的故事:

这部影片的故事结构基本是这样的:大唐幻术大赛——两个铁勒人的爱情——论请一个和尚出关的困难性——念咒在实战中的运用——一顿操作猛如虎,和尚一来一场空。

这里先不说合理性,先说主线和主题的问题,从结局看来,这部影片是一部印证佛法的片子。所谓“放下即自在”,宽恕才是最强大的武器这些鸡汤再次发挥了神一般的战斗力,让一众封魔族的人甘愿俯首称臣。那么从这个角度讲,这部片子就应该叫作《西游伏魔篇之狄仁杰章》才合理。我们甚至于立刻可以联想到何平导演之前请姜文、赵薇主演的一部电影:《天地英雄》,思路上不敢说异曲同工,但绝对可说是殊途同归。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被大家诟病的,所谓天竺国封魔族襄助大唐而后被大唐背叛,立志灭唐的情节的合理性。其实,这个故事本身的设计者,肯定不是预设的天竺,真正襄助了大唐的是回纥和吐蕃,再看那个浑身都是眼睛的怪物造型,你就知道他代表着谁了,只是你知道,我们的电影故事不能有悖于民族政策,所以,只好让印度人来背锅了。这点上,老怪跟《我不是药神》里徐峥刻意对印度黑暗面的揭露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难道说这是中国电影人对印度电影人强势入侵的一种回击吗?

除去这个客观因素之外,再看看女主则天皇后的人设,这可就真说不过去了。她居然被邪魔外教控制了身心,誓要夺取李治赐给狄仁杰的亢龙锏?什么样的怪力乱神,能达到如此效果啊?而且,则天皇后出家感业寺居然也是这些封魔族的主意?原来,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外族势力扶持的一个傀儡?这个脑洞确实开得太大了!

而作为主角的狄仁杰在对抗封魔族的战斗中居然形同虚设,他唯一的价值就是用自残的方式召唤出了闭关不出的圆测大师——那个有着和《妖猫传》里的日本和尚一样蜜汁微笑的唐僧徒弟。

这还不算,圆测大师的宠物居然是《狂暴巨兽》里的那个白猴猴,你咋不让它是悟空大师呢?那样还接近点。而且,那条通灵的鱼感觉那么像《伏魔传》里的沙僧,它又游到这里来了?除去这些,最后的大怪上场时,我们又再次看到了《蜀山传》里的血魔,血腥而又恶心,当我们正在渴望“昊天镜”的时候,和尚摆摆手就给搞定了,搞咩啊?

演员表演语言的驳杂也让我们一头雾水。其实,我知道,老怪是特别喜欢中国民俗文化的,他还曾经专门拍过这个系列的纪录片。但是,各地方言的胡乱使用就有些莫名其妙了:铁勒话,天竺话,四川话,台湾腔,普通话,还有几句陕西话。可悲哦,大多都没说到点子上,且学走样了。

至于片中女铁勒方士水月,我只能说老怪你又调皮了,他在近期的每一部电影里都可以把一个正常女孩给弄成个蛇精病,比如李宇春,比如桂纶镁……这个人设的摇摆和不确定性其实在说明这个人物的可有可无,如果不是为了和沙陀的爱情,你说要她来干嘛?问题的关键是,这个爱情他不感动,你说仆街不仆街?

至于说武后色诱狄仁杰一段,一度让人觉得这是《让子弹飞》,但可惜狄仁杰不是马匪,也只能让他凑几个镜头罢了。这个情节的设置,肯定是有商业的考量的。但对于整个影片来说,这种拼凑式的情节委实太多了,让整个故事很破碎。

如果深究服饰(比如武后的衣服,林更新的帽子)、场景(大理寺的布局)、对白(文言词语的运用)的问题,那就有些过分了。毕竟,这只是一部商业电影。看来能有所取即可。

说到底,老怪是属于江湖的,随意洒脱惯了,这种宫廷内斗的故事,他还是不太擅长,尤其是还要和探案、悬疑对接好,确实很费劲。但不管咋说,武侠动作片导演,我仍然佩服、尊敬徐克,因为就目前看来,除了《剑雨》导演苏照彬,《绣春刀》导演路阳,还没哪个后辈能望其项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