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前“尖兵” 西安公安站前分局“铸铁军破小案”侧记

站前“尖兵” 西安公安站前分局“铸铁军破小案”侧记

新闻提示:

三秦都市报 -三秦网讯(记者 宋雨 晁阳 实习生 杜豆)如果说,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西安火车站所折射出的是,则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服务以及和国际化大都市接轨的发展历程。

对坚守在火车站的每一位民警来说,维护这里的社会治安稳定,保障每一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打造平安畅通的出行环境,是义不容辞的担当,也是打造“公安铁军”的职责使然。

“火车站地区要成为城市治理的‘新亮点’,品质西安的‘新名片’”。西安公安站前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郑海洲说,在西安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分局党委要通过促进公安工作的“一小步”,换来百姓获得感“一大步”。

是的,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数九严寒;不管是春运和暑运,不管是“破小案”还是服务群众,这支坚守在特殊位置上的“公安铁军”,用行动、用奉献、用汗水,践行着人民警察的誓言,在为群众和中外游客保驾护航的同时,擦亮西安最前沿的窗口。

站前“尖兵” 西安公安站前分局“铸铁军破小案”侧记

向科技要警力 向信息化要战斗力

虽然已过立秋,但热浪依旧。西安火车站广场,一年一度的暑运,正在有序进行,游客如织、车水马轮,一派繁忙景象。

就管辖面积来说,公安站前分局的面积仅为1.28平方公里——这个数字,甚至不如城区一个普通的派出所。

就治安环境来说,公安站前分局辖区平均每天的客流量,都在10万人次,节假日40万人次——这个数字,接近于一个小县城的人口总量。

大与小、多与少,构成了公安站前分局的基本特点。

“别的公安分局辖区,多以社区、商圈和写字楼组成,管理起来相对有序可循,但是火车站地区,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形形色色游客,这种情况下,民警的团队作战能力就会凸显。”郑海洲说,分局党委以服务大西安建设为主旨,在深入打击街面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同时,稳步助推重点领域公安改革,以现代警务科技为支撑,发挥大数据合成作战、联勤作战、动态作战的优势。

站前分局与铁路公安建立联勤机制,对进出火车站的每一位旅客,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盘查,同时组织武警和特警,在火车站广场和周边重要区域进行“不规定网格、不划定路线、不设置节点”的全天候武装巡逻。

“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东广场派出所所长付峰说,在每年的节假日、暑运、春运等客流高峰时期,民警密切开展无人机巡查和视频监控巡检,进一步前移防范关口,做到提前预测、快速反应、统一指挥、科学布警。

如今,运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开展风险研判预警,已经在站前分局每一位民警中间全面展开。

当有案件发生,民警建立一个微信群,随时汇报侦破结果,集思广益。指挥官坐镇指挥中心就可以直接对话警察,并发出指挥命令,手机微信成为了对讲机,实现了图片、文字、视频的实时实地共享。

站前“尖兵” 西安公安站前分局“铸铁军破小案”侧记

“双抢”案件10个月零发案

“我们就是要通过严厉打击,让犯罪分子不敢来火车站,更不敢作案。”公安站前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赵晓杰说,今年以来,针对火车站地区的特点,公安站前分局坚持“侦查一盘棋”工作做法,组成两个反扒小分队,采取便衣跟踪、重点时段巡控等方式,深入打击街面盗窃案件。

同时,还结合其他警力坚持24小时不间断巡逻;坚持午夜清查不放松;加大对涉毒人员的管控和打击力度,给前科人员建档立案等工作机制。

“群众反映的看起来是小案,但每个小案背后必然有一个大案。”赵晓杰说,他们坚持紧盯“小案”不放松,在破获非接触性诈骗案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年4月,在江苏打工的宝鸡小伙小张,加了一个陕西交友QQ群,认识了一“姓王的女子”,双方很快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王某自称在西安火车站附近工作,博取小张信任后,王某以买手机、给家人看病为由,分13次向小张要了4.25万元。

6月6日,小张觉得不对劲,赶到西安寻找王某未果,才知道被骗了,遂向公安站前分局报警。民警受理后,立即进行分析研判,根据王某的虚拟身份信息以及小张汇款流向,确定嫌疑人在湖南。经过蹲守摸排,办案民警于6月29日在长沙将冒充女性和小张交往的内蒙古男子王某庆抓获。经串并案,民警还破获了5起类似的诈骗案件,涉案金额20多万元,目前该案仍在深挖中。

今年以来,西安火车站地区、盗窃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双抢”(抢劫、抢夺)案件更是连续10个月“零”发案。

“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东广场派出所教导员肖文辉告诉记者,24小时全覆盖巡逻,已经成为民警的常态,“毫不夸张地说,在火车站广场百米内就可以看到警灯或遇到巡逻民警。 ”

站前“尖兵” 西安公安站前分局“铸铁军破小案”侧记

“黑户”40多年 有了户口簿

去年3月1日,西安警方“户籍新政”出炉。站前分局党委高瞻远瞩,以户籍新政为契机,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抓服务态度优化、抓办事流程优化、抓行政效能优化,切实让每一位群众在户籍窗口感受到热情、便捷、高效、有序。

在站前分局西广场派出所,户籍民警胡娜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派出所按照“五星级户籍室”的标准,开通了24小时户籍咨询电话,同时根据辖区特点,争取不同层次的人才,邀请社区干部参观户籍室,了解户籍新政,并利用社区民警每周进社区的机会,上门服务,答疑解惑,收集落户材料。仅今年上半年,辖区共落户1011人,其中学历落户351人,人才落户231人。

辖区太华路铁路公寓,原来是铁路段职工房,因小区消防设施验收未通过等原因,没有设立大户,导致上百名居民无法落户。

胡娜得知这个情况后,积极联系社区民警,上报立户材料,同时请示市局警用地理信息科,在地理信息系统上进行GPS选址定位,终于在今年2月,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辖区一位周师傅,47岁,刚出生几个月,就被养父母抱养,因为当年没有办理收养手续,此后一直没有户口。

养父母去世后,周师傅彻底无法上户,给他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西广场派出所民警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多次联系相关部门,并给周师傅进行了指纹和DNA样本采集,深入走访周边群众,给周师傅顺利办了户口。“黑户40多年,今年终于有身份证了。”拿到户口簿的当天,周师傅特意买来喜糖,送给户籍室的民警。

这样的暖心故事,几乎每天都会在公安站前分局上演。

8月6日晚上7点,东广场派出所来了个14岁的小姑娘,民警张立伟接待了她。

小姑娘是四川德阳人,和父母一起来西安旅游。当天下午4点多,他们到了临潼兵马俑景区,小姑娘玩累了不想走,忙着玩手机,和父母意见不合吵了起来,父母进了景区,小姑娘则独自留在了售票处等待。

几个小时过去了,不见父母回来,小姑娘慌了神,自己坐车回到了西安火车站,徘徊无措后来到派出所求助。

了解完情况后,张立伟耐心和孩子沟通,同时拨通了女孩母亲的电话。此时,女孩的母亲已经在临潼报警,得知孩子在派出所,她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太感谢公安民警。”

女孩母亲赶来后,张立伟仍然不放心。“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有叛逆心理,作为父母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他提醒女孩的母亲,“出门在外,有困难记住找警察。”

记者手记:打造区域治理“升级版”

一座车站就是城市的一个窗口,一个民警就是一个移动的警务站,一个民警就是一名“专业”向导,指路、问路成了家常便饭。虽然嘴皮干裂、眼睛充满血丝,但是看见群众满意的笑容,他们统一回答:值得。

事实上,在全国的很多城市,因为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等特殊原因,火车站区域的治安形势,长期饱受诟病。

记者昨天在火车站广场采访时,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人虽多,但秩序井然,且随处可见公安民警巡逻执勤,随时看见一幕幕温馨感人的助人、帮扶画面。

在如此特殊的地方,如何聚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公安站前分局党委坚持同心共建,聚焦作战能力建设、聚焦行政效能建设、聚焦防反机制建设、聚焦合成作战能力水平提升,打造火车站区域治理的“升级版”。

从工作作风转变、行政效能提升,到户籍新政、公安改革,再到“破小案”、“扫黑除恶”,西安公安站前分局以“铁军精神”和实干精神,把追赶超越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锻造出一支维护乘客出行安全的尖兵利器,为平安西安、平安站前,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发展合力。

《追赶超越 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