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間心臟驟停

妊娠期间心脏骤停

譯者簡介

妊娠期间心脏骤停

刁孟元

危重病醫學科

摘要

妊娠期間心臟驟停是一種罕見而可怕的事件。雖然並不是所有的產科醫生都會在她們的職業生涯中遇到心臟驟停,但卻非常有必要時刻準備應對這一緊急情況。由於自妊娠開始,母體的生理情況就發生了改變,而且需要同時處理兩個病人(母親和胎兒),所以對妊娠期間心臟驟停的處理特別複雜。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發佈了第一次發佈了妊娠期間心臟驟停指南,並在2015年進行了更新。所有產科相關人員都應該瞭解這些指南,做好處理妊娠期間心搏驟停的準備,因為正確和及時的干預可以影響孕婦結局。

背景

心臟驟停是一個罕見的事件,在美國每12000名住院分娩患者中大約有1名會發生心臟驟停。

儘管孕產婦預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潛在的病因,但整體預後相對較好,出院患者存活率高達58%。心臟驟停已成為一個非常緊迫的產科問題,因為過去20年孕產婦死亡率一直在上升。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產婦死亡率從1987年的7.2人/每10萬人,增加到2013年的17.3人/每10萬人。部分原因可能是妊娠時年齡偏大,更多的孕婦存在心臟事件危險因素。

妊娠期間發生心臟驟停非常令人沮喪,因為其非常罕見,同時需治療兩個病人(母親和胎兒)。實施復甦策略是必要,因為可使兩名患者同時受益。早期識別和干預、有效的胸外按壓和氣道管理對提高母親和胎兒的預後非常關鍵,根據胎齡考慮剖宮產。儘管許多產科醫生可能參加過標準的高級心臟生命支持(ACLS)課程,但與妊娠期間處理的相關內容通常很少。

妊娠生理

為了有效處理妊娠期間心臟驟停,瞭解妊娠期母體生理變化及其對復甦效果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激素的變化和子宮的增大導致血液、心臟、肺和胃腸道系統劇烈改變。不瞭解這些改變會影響母親和嬰兒的復甦成功率。

妊娠期間孕婦血液學發生明顯改變,在心臟驟停時需考慮這些因素。妊娠12周時,孕婦的血容量增加高達15%,妊娠晚期時則高達50%。這種血容量增加會引起血液稀釋,隨之引起紅細胞壓積的降低,這種現象被稱為妊娠期生理性貧血。這最終導致膠體滲透壓降低,從而導致血管內容量減少。嚴重貧血可導致進一步減少向組織輸送氧氣,從而使心臟驟停更加複雜化。

早在妊娠6周就可以看到心血管系統的改變,表現為全身血管阻力降低,最終導致血壓降低。孕婦心率每分鐘增加20-30%或15-20次,心臟輸出量每分鐘增加30-50%或1.8 L,子宮在妊娠晚期大約佔母體心臟輸出量的17%。隨著子宮增大,導致腔靜脈壓迫(ACC),導致心臟前負荷降低,進而導致低血壓和心動過緩。這些影響在仰臥位時加重。這些潛在的因素會干擾產婦復甦的效果,ACC需要在心臟驟停復甦期間解決。AHA建議,在整個復甦過程中及剖宮產期間,都要進行人工子宮左側移位(LUD),直至在嬰兒分娩後。在過去,ACC是通過將患者置於傾斜位置來解決的,目前指南已不再推薦這種方式。大量研究表明,母體傾斜會降低胸部按壓的效果,從而影響復甦效果。成功的手動LUD可以從患者的右側和左側進行。從右側開始,子宮向上推,向左推,以減輕母體血管的壓力。從左側開始,將子宮向上提起,向左傾斜(圖1)。

妊娠期间心脏骤停

圖1:復甦時徒手子宮左側移位示意圖

在懷孕期間也會發生嚴重的肺泡變化,如果沒有考慮到這個因素,可能會影響復甦的效果。由於胎兒和胎盤的代謝需求增加,氧氣消耗增加。在妊娠晚期,膈肌升高4釐米,導致胸部順應性下降,而在仰臥位上,功能殘氣量下降高達25%。孕酮水平的增高也會增加分鐘通氣量。由於通氣增加,孕婦通常會有輕微的呼吸性鹼中毒。雌激素水平升高和血容量增加會導致上呼吸道充血,會使組織變得更脆弱,更容易出血。氧氣儲備的全面減少使孕婦特別容易發生快速呼吸失代償。因此,對這些患者進行快速、高質量和有效的氣道干預至關重要。

在復甦過程中,還必須考慮到妊娠導致的胃腸變化。妊娠患者胃排空延遲,食管下端括約肌鬆弛,這導致在復甦過程中吸入風險更高。儘管如此,在插管時並不常規推薦環狀軟骨壓迫,因為它可能不會明顯地防止吸入和阻礙通氣。

病因

妊娠期間心臟驟停的病因有很多種,AHA提出了可以幫助記憶的A、B、C、D、E、F、G、H,用於識別潛在的原因:

A-麻醉併發症(anesthesiacomplications)、意外(accidents);

B-出血(bleeding)、

C-心血管原因(cardiovascularcauses)、

D-藥物(drugs)、

E-栓塞(embolism)、

F-發熱(fever)、

G-常規原因(general)

H-高血壓(hypertension)

(見表1)

妊娠期间心脏骤停

表1 妊娠期間心臟驟停原因

在發達國家,孕產婦死亡最常見的原因是靜脈血栓栓塞,其次是子癇前期和子癇。對1998年至2011年美國妊娠期間心臟驟停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出血、心力衰竭、羊水栓塞和膿毒症。出血佔38%、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佔15%。心搏驟停的孕婦更有可能是35歲以上的少數民族,並且有醫療保險。與心搏驟停密切相關的產科併發症包括死胎、剖腹產、嚴重的先兆子癇、子癇和前置胎盤。

心臟驟停的處理

妊娠期心臟驟停的處理與未懷孕的成年人相比存在明顯差別。復甦小組成員更多,如果胎兒有潛在的存活可能,復甦小組成員應該包括成人復甦、產科、麻醉科和新生兒科相關人員。由於在四個不同的科室之間協調醫療服務可能具有挑戰性,因此每個團隊都應該有一個指定的領導者,在團隊之間進行持續的溝通。

緊急剖腹產和新生兒復甦所需設備應容易獲取。緊急剖腹產推薦設備見表2,最關鍵的工具是一個帶有10號刀片的手術刀。建議用於新生兒復甦和穩定的最簡易設備應該包括一個暖箱、新生兒氣道支持、通過臍靜脈通道以及腎上腺素等藥物。

妊娠期间心脏骤停

表2 緊急剖腹產推薦設備

在心臟驟停時,應動員成人、產科和新生兒復甦小組,急救人員應立即開始基本的生命支持工作,安置背板、開始胸部按壓和氣道管理。必須記錄驟停時間。如果子宮處於或高於臍的水平,應連續採用手動LUD以減輕ACC。完成這些任務通常需要至少4名人員。

胸外按壓的方式與未懷孕的患者相同,按壓速度為每分鐘100-120次,深度至少為5cm,儘量避免中斷。過去,建議孕婦胸外按壓手放置位置稍高一些,然而目前沒有數據支持這一建議,而且最近的指南推薦,胸外按壓時手放置在胸骨下方胸部的中心位置,與未懷孕的患者一樣。面罩給氧,濃度100%,通氣量至少15L/min,按壓-通氣比為30:2。

如需要應儘早除顫,除顫能量不需要更改。研究表明妊娠患者跨胸阻抗沒有變化。出於對胎兒安全的考慮,復甦者不應該延遲或停止除顫。在除顫的過程中,少量的能量被轉移到胎兒身上,在懷孕的任何階段除顫都是安全的。此外,除顫不太可能引起胎兒監護儀的電弧光,也不應因移除監護儀延遲除顫。

由於妊娠期間呼吸系統的生理變化,孕婦的氧氣儲備有限,需要早期注意氣道管理。由於氣道管理更具有挑戰性,應讓最有經驗的插管者,使用內徑為6.0-7.0mm的較小的氣管導管進行氣管插管,以增加插管成功的可能性。同時建議避免長時間插管嘗試,嘗試喉鏡檢查不超過兩次。如果不可能進行面罩通氣和嘗試氣管插管失敗,下一步應建立一個緊急侵入性氣道。

妊娠期心臟驟停的藥物治療與非妊娠期患者沒有什麼不同。藥物不需要改變劑量,也不應因考慮可能造成胎兒畸形而停止用藥。如果提示需使用溶栓劑治療栓塞,可以按照ACLS指南進行。

在積極的心肺復甦(CPR)過程中,AHA指南不建議對胎兒進行評估,所有的胎兒監護儀都應該從患者身上移除。CPR的目的是恢復孕婦的自主循環。評估胎兒心率在這個時候是沒有幫助的,並且會干擾母體復甦的效果(圖2)。

妊娠期间心脏骤停

圖2 AHA妊娠期間心臟驟停處理流程圖

臨死前剖宮產[PMCD]

一旦確認孕婦心臟驟停,除了產科、新生兒和麻醉外,還應通知心搏驟停團隊。產科團隊應該立即開始準備可能的PMCD,即母體心臟驟停後分娩胎兒。PMCD應該在復甦4分鐘仍未成功後開始,目標是在復甦5分鐘內取出胎兒。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母親存在明顯無法存活的損傷,那麼就沒有必要再等到4分鐘。

母親和胎兒都有可能從PMCD中獲益。通過減輕ACC,嬰兒分娩可以顯著改善孕產婦復甦效果。雖然在復甦過程中進行手動LUD,但它可能不足以緩解ACC。2010年,一項對PMCD病例的回顧發現,60例中有19例產婦存活。分娩對胎兒也有明顯的好處,可以降低缺氧腦損傷的風險。並非所有孕婦都是PMCD的候選人,只有當子宮至少延伸到臍的水平時才推薦使用。然而,無論胎兒生存能力和胎齡如何,如果子宮足夠大導致ACC,則應考慮PMCD。

PMCD應在母體復甦時進行。不建議轉移到手術室,因為會導致分娩時間延遲和導致CPR質量下降。此外,不應浪費時間等待手術設備或進行腹部準備。手術刀是開始剖宮產的唯一設備。在剖宮產術中,仍然需要繼續進行復蘇和手動LUD。

關於剖宮產手術,垂直切口和橫切口都是可以接受的,由產科醫生決定。如果心臟驟停是繼發於創傷的,最好採用垂直切口,因為它能更好地顯示腹部。否則,一些醫生可能會覺得做橫切口更舒服。已有橫切口與成功PMCD的報道。嬰兒分娩後,應將子宮擦拭乾淨,並以常規方式關閉子宮和腹部。有趣的是,當灌注恢復時,可以預測子宮可能會有額外的出血,這是可以監測的。如果病人成功復甦,應該使用抗生素。催產素因其可能引起心臟衰竭,而謹慎使用。

復甦後

如果在不進行PMCD的情況下恢復了自主循環(ROSC),則應立即將患者置於完全左側臥位。如不可能,應繼續進行手動LUD,如可能,應立即將患者轉至ICU。

治療性低體溫已經被證明可以改善心臟驟停後的神經功能預後。直到最近,妊娠被認為是治療性低溫症的禁忌症。AHA2015年的指南指出妊娠並非絕對禁忌症,治療性低體溫症可以單獨考慮。對妊娠期間的目標體溫管理的研究非常有限。兩個病例報告描述了治療性低體溫症改善妊娠期間神經功能預後。另一方面,有一個病例報告描述了採用治療性低體溫後胎兒死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特殊的病人在ROSC之前經歷了22分鐘的復甦努力。

培訓

考慮到妊娠期間心臟驟停的複雜性和時間敏感性,必須立即調動所有團隊成員並向患者提供必要的設備。為了應對這些突發事件,提高各個團隊之間的協調能力,建議醫院實施模擬演練和模擬訓練方案。

知識匱乏和復甦技能差被認為是處置心臟驟停的主要障礙。雖然許多產科醫生具有ACLS認證,但在標準的ACLS課程中,通常不會對妊娠期的心臟驟停進行考核。研究表明,即使是在目前的ACLS認證的設置中,臨床醫生也經常提供次最優的CPR。另有22項研究發現,在模擬訓練後,孕產婦胎兒內科醫師的復甦技能有顯著提高。

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利用模擬教育提高病人復甦質量。產科醫生很少處置孕婦心臟驟停,但應準備提供高質量的高級心臟生命支持。

醫院應該通過模擬代碼訓練來提高復甦技能。在這些模擬過程中,應該找出改進的地方,並提供反饋以提高他們的技能。

結論

心臟驟停是一種罕見的懷孕併發症,所有產科醫生都應該做好準備,尤其是考慮到越來越多的高危孕婦。早期識別心臟驟停和快速復甦可以顯著改善母體和胎兒的預後。所有與孕婦密切合作的工作人員都應該瞭解2015年AHA關於孕期心臟驟停管理的最新指南。

妊娠期间心脏骤停

溫馨提示:本平臺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後發送關鍵詞體驗。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