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本科滑档7万人,原因有三个,对策有两个……

2018本科滑档7万人,原因有三个,对策有两个……

2018年高考结束已有2个多月了,各省市本科段录取已近尾声,目前主要进行专科段录取。相信,现在不少本科段考生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了。据河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18年河南本科上线人数是364044人,本科共录取了292689人,也就是说,线上共有71000多人滑档。大约有近20%的考生,在今年本科录取过程中,一轮游之后,成了打酱油的。这么大的数据,看起来还真是挺吓人的。

显然,客观分析一下这7万人是怎么来的,有助于提升明年考生的报考成功率。其实,导致7万人滑档的原因,不外三点,下面,我们一起来走一遭:

2018本科滑档7万人,原因有三个,对策有两个……

一、“资格线”的划定方法是主因。资格线又叫省控线,就是我们说的“一本线”、“二本线”,线上考生有资格填报,所以叫资格线。资格线的划定比例一般是:1:1.2。打个比方:本科高校在河南省计划招生10000人,那么划线的时候,将划到12000名,12000名是多少分,这个分数就是“资格线”。那么,这多出来的2000人(20%),是不可能全部上本科的。

二、“政策性”退档是次因。什么叫政策性退档?对于顺序志愿省份,国家规定的提档比例是不高于1:1.2,很多院校为了“择优录取”尽量走上限,这样提档考生数量多出了20%;平行志愿省份提档比例不得高于1:1.05,提档数很自然地就多出了5%。

多出来的这些考生档案,高分考生如果不服从调剂、所填专业又全部录满,低分考生因为计划满额,都会成为“政策性”退档的牺牲品。即便是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实行平行志愿,只要高校招生章程没有承诺“服从调剂,提档不退档”,提档比例超过1:1,哪怕是服从调剂,理论上也存在被退档的可能。因为高校预留计划不得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1%。

三、志愿填报过于盲目是主观原因。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志愿填报过高,所有院校志愿提档线都高于自己分数,没能完成兜底,导致本轮录取失败,只能参加下一轮次录取。今年,山东省有940多名自主招生线上高分考生滑档,估计与此有很大关系。很多高分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过程中,根据往年录取分数而没有参考位次,就容易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分数比目标院校往年录取分数高不少,就觉得可报。

2018本科滑档7万人,原因有三个,对策有两个……

综合分析以上三条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滑档数字虽然吓人,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政策硬性落地客观造成的,如果专业服从调剂,属于志愿填报失误的比例,真心还不算高。所以,对2019年高考生,我们有两点建议和对策,供大家参考:

第一条对策是:强烈不建议盲目“冲击”。

按照位次选什么院校,根据位次定专业,这是比较理性可靠的做法。我们认为:提档10分之内,差几千个位次之内的院校层次,并没有明显的高低贵贱。今年不少家长,孩子分数不高,却有较强的冲击欲望,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即便是冲击成功,也是走调剂专业的概率大,在院校层次几乎相同的情况,还要额外承受“政策性退档”的风险,显然是不值当的。

对于所报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并且不服从专业调剂、服从专业调剂但是不符合调剂原则或录取额满的考生,作退档处理。---1A高校《2018年招生章程》

如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被录取,且服从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安排其他未满额专业;如仍未能录取或不服从调剂,则予以退档。--2B高校《2018年招生章程》

如果你选择冲击的目标,恰好碰到对“退档”这样表述的院校,你会不会害怕?如果我们说这样的高校还不少,你会不会后怕?上面2B高校,我们追踪了好几个省,它的提档比例全部高于1:1。不高于1%的预留计划如何消化超过1%的提档考生?看了上面这些,你还敢盲目冲击吗?

2018本科滑档7万人,原因有三个,对策有两个……

第二条对策是:院校志愿冷热搭配、高低搭配。

每个孩子都希望到北上广读书,学最热门的财经金融新工科和医学。但是本钱不够,就得做好两手准备。北上广金融财经可能只是用来留恋的,填上三两个也没问题,农林水地广油学个师范可能更接地气,东北西北大西南可能才是我们的菜。所以,在院校的选择上,务必保持理性克制。城市选择上冷热兼顾,录取分数搭配错落有致,好学校热门专业能录取最好,录取不到,就当是怀念了。

至于专业,学着学着就可能喜欢上了呢?大家以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