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中国背后的故事,他们的42.195公里有多长?

没有一个42.195公里是容易的,对跑者如是,对办赛者更是如此。

  一场马拉松,是跑者的秀场,是全体办赛人员的试炼场。

  马拉松人的目的只有一个:为跑者带来更多更好的参赛体验。

  但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的因素太多了:对跑步的热爱、对跑者的尊敬、对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信念的坚守、对完美的追求和不断地修炼与打磨。

  一场马拉松不完美,只需要一个疏漏;一场马拉松做到完美,需要所有细节都没有瑕疵。

  每办一场马拉松,相当于脱一次皮。

  马拉松人总是在笑,因为哭没有用,艰辛与磨砺不需要解释,困难与问题只需要解决。

   “马拉松是如何炼成的?”智美体育集团的竞赛组长——姜帅,有心里话想对我们说。

多到极致的路线方案

少到极致的回家次数

  中国的马拉松热潮是这些年才兴起的,竞赛组长也都是这几年才成长起来的。姜帅最初是学设计出身,因为喜欢跑步,误打误撞进了体育行业。与以前墨守成规的工作相比,新工作与他的兴趣爱好完美结合,他的工作状态一下就“活” 了。

  在加入智美后,姜帅至今共参与组织过20多场马拉松赛事,包括南昌马拉松、深圳马拉松、长沙马拉松等。每一场赛事,从筹备到结束,都需要大量细致而繁琐的工作。他们一般在开赛前3个月就会投入到赛事筹备工作中。就在接受采访之前,他还在马不停蹄地赶方案。

奔跑中国背后的故事,他们的42.195公里有多长?

  竞赛是马拉松赛事最核心最基本的部分,为了把好关,必须对办赛的各个方面都了如指掌。姜帅说,“与当地政府对接、与赞助商沟通、与交通安保部门沟通路线及安 保问题,与医疗救援部门沟通赛事救援方案、与团市委及学校沟通志愿者调配问题等,需要听取各方声音。”他举例说,“有时候我们选择一条路线,很多跑友会抱 怨说为什么跑这条路啊,这条路路况不好影响PB,但其实可能这条路已是所有方案里面最优的一条了。因为我们在设计路线时,不光要考虑跑步时的路况,还要考 虑这条路对实施救援是否有利,对整个城市的交通压力,包括道路的海拔、坡度,以及在赛事开始前布撒补给、志愿者安排等等,这些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但保证 赛事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众所周知,每一场马拉松都要进行路线丈量工作,大多数人都知道这项工作是由中国田径协会选派的马拉松赛国际级丈量员严格测量完成。但不为人知的是,每一场 42.195的赛道,在田协老师正式入组测量前,作为竞赛组长,姜帅早已不知走过多少个来回,带着对公里点描述、补给点设置、氛围营造点安排,人员布撒的 思考,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力争做到最优。“只要能让马拉松成功举办,一切都是值得的。”姜帅说。

  长期出差,姜帅并无怨言。对他来说,能够为跑者们举办更好的马拉松,获得广大跑友的理解,看见大家欣喜的笑容,他的工作就有了意义。

奔跑中国背后的故事,他们的42.195公里有多长?

  “但是对于家庭还是感觉挺亏欠的。”姜帅的孩子今年不到2岁。孩子离出生不足1个月的时候他还奋战在筹备南昌马拉松的第一线,虽然从南昌坐高铁回到长沙家里只 需一个多小时,但是任务在身,能回家的机会寥寥无几。回忆起这些,姜帅说,“我父母已经80多岁了,没办法照顾孩子,只能辛苦岳父岳母帮我先照顾妻子和孩 子。”姜帅认为作为赛事人这些情况是很正常的,在选择这份工作时就做好了心里准备,他说:“真的很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我最大的动力。”

了解一座城市

从给跑者准备的特色补给开始

  “每个城市的文化各异,如果能在马拉松中体现各个城市的特色,并且让跑友接受,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姜帅说。为了让每一场马拉松展现不同的城市风貌、文化 特色,各放异彩,在每次比赛筹备之前,整个赛事组都会深挖城市特点、人文背景、历史资料等,再结合赛事本身的特性,将特色与赛事结合。姜帅表示,“每次赛 前都会做官方训练营、进校园、进社区、线上征集这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结合当地特色,以最佳的方式最大限度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借助马拉松的平台,把 这个城市的特色宣传出去。”

奔跑中国背后的故事,他们的42.195公里有多长?

  姜帅回忆道:“我记得有一年办南昌马拉松,我们不光把南昌的特色小吃做了全部罗列,还把周边城市,甚至打算把江西省各个城市的一些特色小吃作为特色补给。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因为这能让全国跑友感受到南昌甚至整个江西的美与好。”

  当然做这些的前提,首先要不违背中国田径协会和马拉松赛事组织的基本要求,比如赛道上的补给必须是利于跑者进行能量补充的食物,并且要保证跑者的食用安全。 每次新增加一种补给食品都要反复斟酌,要考虑这个食品的成分是否适合跑步时食用,是否符合大众的口味,或者是否需要提前切、切成多大合适,这些都需要全面考虑。

奔跑中国

让改变悄然发生,让美好不断延续

  谈到《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姜帅感叹道:“这跟我们以往任何单独的城市马拉松都不一样,它是一系列的,是有主题的。这不仅是一个全新的赛事IP,更是我们国家全民健身的一张名片。”

  姜帅说,为中国奔跑,是我们绝大多数跑者美好的愿望,而《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能够让这个愿望成真,这不仅是跑者最大的幸福,更是办赛人员最大的荣耀。 《奔跑中国》每场比赛都呼应不同的主题,今年的“一带一路”、“美丽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三大主题从不同角度反应出了每个城市的人文特色,进而展现 国家精神。

  “通过马拉松,能够让大家看到国家的城市建设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困难和阻碍,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姜帅说。

奔跑中国背后的故事,他们的42.195公里有多长?

  在奔跑中国的赛场,万千跑友是主角,辽阔大地是舞台,但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还有许多不辞辛苦的搭台人……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故事,而他们却是为中国马拉松默默奉献的重要一员。当跑者们还沉浸在完赛的喜悦中时,他们已经在为下一站赛事筹备的路上了。


小贴士

如何成为一名竞赛组长?

  姜帅认为,如果想成为竞赛组长,需要迈过四个门槛:

门槛一:心态

  首先,拥有一颗跑者的心,熟悉跑步项目,熟知跑者在赛事过程中的需求,用更专业合理的方式组织赛事。

门槛二:技能

  必须经过赛事许多工作环节的磨练。比如赛事申请、赛道丈量、计时系统、交通安保、医疗救援、奖金设置、保险、裁判、志愿者、竞赛车辆管理等。经过几年的历练和成长,才能对马拉松赛事有更全方位的认识。

门槛三:视野

  对赛事有很丰富的阅历。了解国内外各个赛事的不同特点和体现的不同方向,要对赛事定位有大局观。

门槛四:原则

  一定要有一颗公正公平的责任心。遵循严格规范的原则,不能容忍任何差错,让任何流程都得经得起推敲,才能给跑友带来真正好的体验和享受。

奔跑中国背后的故事,他们的42.195公里有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