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每日读书,不忘初心

今日阅读:《朗读者.俞敏洪》

《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朗读者》和董卿交谈时聊到的几个观点,我认为很有益,分享给大家。

1、一个人从自卑到自信,绝对是180度的改变,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用当下流行的词“寒门出贵子”,俞敏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复读2年,参加3次高考,才考上北京大学。刚上北大时,他不会说普通话,英语口语基础接近零,除了考试用的书,其他书都没读过。

农村娃到大城市的自卑心理,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城里的孩子多才多艺,体育活动样样通,俞敏洪都不会,除了从小会在河里游泳。

上体育游泳课,他高兴啊,终于有一个自己会的体育项目了。他扑通一声跳下水,游一个来回,老师哈哈大笑,说:“我从来没见过狗刨刨得这么快的!”

当时,自卑的他,认为老师在所有同学面前侮辱了他。

而几十年后,俞敏洪跟董卿说起这件事,他说:“老师的一句玩笑话,你会把它看作在所有同学面前的侮辱,因为你没有自信。

这句话,道出多少人不敢面对的真相。

《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我读大学的时候,也严重自卑,因为晚交学费,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出未交学费的同学名单,第一个就是我!我感到五雷轰顶的羞愧,难堪,想找一条缝隙躲起来,没脸见人。

今天我回头看,那是多小的事,当时的自己之所以反应强烈,是因为没有自信。

从自卑到自信,有些人克服了,俞敏洪克服了,我现在也克服了。可是,生活中,很多人仍然困在原地。他们不会意识到是自卑在作祟,而是把这种自卑映射到外界,认为别人小瞧自己,侮辱自己,自己不受待见。

看到这个案例的人,如果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希望你能从中受到启发。

《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2、跟别人比,没有意义,进步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

俞敏洪在北大时,拼命学习,希望成绩比别人好;多做苦力,讨好别人,让别人看得起自己。结果大三那年,他拼到吐血了,住院那一整年的时间里,他想通一些事情:

跟别人比,没有意义,因为你都把命比掉了。进步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你只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在进步,付出足够努力就行。

住院的一年时间,他读了200-300本书。

《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我有段时间加入一些自媒体写作群,群里每天都有人发消息,投稿通过,赚稿费,从高到低列出稿费排行榜。

如果跟别人比,我连失败的资格都没有,别人多的赚几千,少的赚几百,而我总是被退稿。

幸好,我不跟别人比,我跟自己比。我坚持每天读一本书,自己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分享给别人。每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最好的。

《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3、专注(Focus),是成事的重要因素。

人在某个时间段,都会进入低谷,不知道内心想追求什么,不知道每天忙碌到底为了什么。

俞敏洪遇到这样的瓶颈时,他问自己:“这辈子如果让你只做一件事,你想干什么?”

他自己找到了答案:“他只想做这一件事情:要全力以赴用自己的资源、学识、智慧、能力、忍耐等等所拥有的,来帮助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

他这辈子,就只做这一件事。

《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这让我想其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故事。

比尔.盖茨的父亲邀请巴菲特共进晚餐,席间,他让儿子和巴菲特各自在手心中写下一个词,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词。结果,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不约而同地写下同一个词:Focus(专注,聚焦)。

可见,专注,是成事的重要因素。

《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在一个选择很多,机会很多,娱乐很多,诱惑很多的时代,专注尤为重要。因为声色犬马的东西,总是比实实在在的东西,更吸引人。

娱乐节目,电视剧,电影,搞笑,明星八卦,永远比读书吸引人。可是,选择前者的,时间就这么消磨掉,没有长进;选择后者的,却在不断积累知识,刷新智慧。若干年之后,二者的差距就一目了然。

《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老子在《道德经》写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每当我感到松懈,或者看不到希望,想放弃时,就回头看这几句话,认真默读几遍。这样就有动力继续坚持。

《朗读者》俞敏洪:自信,就是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如果你认为文章有益,欢迎留言、分享、转发,传递知识,分享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